甘肃兰州新区:连续未入住6个月以上的空置住宅可减半缴纳物业费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1 15:42:26

  澎湃新闻记者 庞静涛

  据微信公众号“兰州新区发布”6月19日消息,甘肃省兰州新区推出12条措施,涉及“认房不认贷”、青年人才购房等。

  文件要求,兰州新区将首套房认定标准由兰州市全域缩小至兰州新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只要在兰州新区无房,即可享受首套房首付比例,执行商业性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政策。根据居民家庭申请或授权,由新区不动产登记局提供查询服务并出具查询结果。

  此外,兰州新区将制定完善与住宅品质改善提升相适应的物业服务政策,促进物业收费质价相符;支持物业服务向养老、托育、康养等领域延伸拓展,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降低住宅持有成本,对连续未入住6个月以上的空置住宅,由业主或使用人书面申请,经物业服务人登记确认后,其物业费按收费标准的50%收取。

  文件还要求制定出台新区二手房交易管理制度,加强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规范二手房交易行为,推行“带押过户”,支持房企开展“以旧换新”活动。

  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结合 市场实际需要优化商业用地供应。对已出让尚未开发的商业用地,允许兼容建筑面积不超过50%的住宅、养老、文化教育等用房,或按程序调整为住宅、养老及文化教育用地。调整为住宅须按规定补交土地出让金,其水、电、气、暖及物业执行居民用户价格。

  新区将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现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环卫等设施与住宅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住宅项目配建的幼儿园、托儿所、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服务、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养老设施、物业服务、设备用房等非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无偿移交的,不计入计容建筑面积,减免该部分用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文件明确,采用自建、代建、配建等模式,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教育、医疗设施,足额配备教育、医疗队伍,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有序引导属地农村、重大工程搬迁、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省内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等在新区城镇集中安置。符合以上条件并持有新区不动产权证及居住证的进城群众,平等享受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新区将优化居住用地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比例,商品住房按100平方米(含)以下0.8个/户、100-140平方米(含)1个/户、140-200平方米(含)1.2个/户、200平方米(含)以上2个/户配建;保障性住房按0.6个/户配建;配套商业按0.6个/100平方米配建。进一步规范小区停车管理,持续优化停车位收费政策。同时,将统一报规、销售、产权面积计量标准,对围护结构墙体以外的保温层、粉刷层等饰面层不计入计容建筑面积。

  在保障分期地块公共安全、公共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新建项目可分期实施,分期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分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在建项目在满足公共设施配置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分期实施、分期验收、分期交付。

  对于抗原检测而言,与此前的核酸检测同理,需要找到买单方与市场需求。对于灵敏度而言,根据《新冠抗原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2)》(下称《专家共识》),由于抗原检测的方法学局限性,其检测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抗原检测不能用于疫情“清零”策略的筛查目的。

  今天,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解读称,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为主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继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居家健康监测,给予相应服务。

  11月22日,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介绍,科创板专注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市场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截至今年12月3日,科创板已上市489家科创企业,IPO融资额超7392亿元,占同期境内A股市场首发融资总额的40%以上,总市值超6万亿元。

  虽然,目前疫情的防控措施正在更加精准,社会的流动性也在提升,但曾光认为,目前正处于新冠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时候,因此还不能轻言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只有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待疫情稳定下来,当对待新冠只须像对待流感一样实施监测管理,不再报告管理一般病例,而是把重点放在抢救重症病例、接种疫苗和加强个人防护上时,才能将新冠肺炎调整到丙类传染病管理,大家才能回归到正常生活。

  昨天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称,接下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要接诊核酸阳性患者。目前,广州、上海等多地要求,发热门诊应开尽开,不得以收治新冠阳性感染者为由随意关闭发热门诊和急诊。

  袁家军,男,汉族,1962年9月生,吉林通化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航空航天部第五研究院501部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

陈美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