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险企前5月保费同比增长2.2%,继续保持“四升一降”格局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7 19:07:56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延续前4月的情况,前5月,五大上市险企保费收入继续呈现“四升一降”格局,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157亿元,同比增长4.29%;中国平安实现保费收入3997.55亿元,同比增加3.38%;中 国人保实现保费收入3481.2亿元,同比增长1.96%;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2142.14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785.7亿元,同比下滑10.9

  尽管新华保险保费同比下滑幅度仍达两位数,但较4月同比下滑11.7%的数据有所好转。

  寿险方面,除了中国人寿一直保持正增长,平安寿险保费收入2531.59亿元,同比增长3.2%。其余三家寿险公司的保费增速仍未转正。

  近日,一则调降寿险产品利率的消息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头部保险公司决定自6月30日起停售3.0%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同时,预定利率为2.75%的新产品将于7月1日上市。

  北美准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牟剑群(Alex)向界面新闻分析称,保险产品作为超长期的投资品种,对市场利率的变化虽然不如短期产品敏感、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预定利率的调整方向仍旧要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

  开源证券分析称,部分险企拟调降增额终身寿预定利率,负债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短期看停售影响或边际减弱,长期看监管呵护负债成本调降态度坚定,增额终身寿预定利率调降有望进一步提升分红险吸引力,头部险企投资能力、优质资产获取能力较强,分红险产品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财险方面,今年前5个月,财险“老三家”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292.68亿元、2491.21亿元、919.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3.08%、7.64%。

  根据人保财险公布的细分数据,5月车险保费同比仅增长2.7%,增速低于非车险业务增速;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4.3%,主要由责任险、意健险贡献,两者同比分别增长17.1%和5.5%。

  近年来,非车险在财险业比重不断提高,反映出市场结构的重大转变。据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非车险业务保费总额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

  某资深财险业高管向界面新闻指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L4级别无人驾驶的实现,车险的购买方式和结构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转变为更多依赖产品责任险的形式。

  不过在该高管看来,非车险业务相较于传统车险业务,还存在风险评估复杂性、业绩波动大、大客户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一些新兴风险难以准确量化,即使是对同一位可保人,风险因素也难以全面把握。即便市场需求旺盛,但因供给端风险评估能力的不足,盲目扩大业务规模也会带来较大风险。”

责任编辑:何俊熹

  据悉,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启动应急模式,增设诊室、加强急诊和发热门诊医护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开设协定方、全院各病区收治呼吸道疾病患者、扩容综合ICU病区、加强医联体内联动,并迅速集结后备力量,成立急诊收治专班、帮助急诊分流患者,全力确保所有患者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精准高效救治。该院医务部主任陆熠说:“我们开展全院协调,制定应对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调配内科医生加强到诊救治力量。”据了解,该院每天根据实际病患流量,动态调整医务人员的布局,并制定了本院“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分级分类收治流程,由床位调配中心根据分级进行统一调配床位。

  3日参加投票的共有434名众议员。首轮投票中,麦卡锡仅获得203票,有19名共和党众议员将票投给了其他人。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则获得本党全部212票。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已有近百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近7成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在众多业绩预喜公司中,医药、电力、机械等行业表现较为突出,机构对行业相关公司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

  煮熟煮透保卫生。很多人片面追求味道的鲜嫩,如毛肚、鹅肠、腰片等动物性食材,只是把食材放在锅里中烫一下,随后捞出来,从外表看熟了,实际上还没有煮熟煮透。所谓的“七上八下”“9秒”等,有时候不能将细菌和寄生虫完全杀死,易造成胃肠道感染。此外,不要将生食和熟食混放在同一容器内,夹取生食应采用专用工具,以免肉类中的病菌或寄生卵直接进入消化道;尽量选择分餐方式或使用公筷、公勺。

  2022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7.86%,在亚洲主要货币中排名居中。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采访和观察,机构预计2023年人民币将走强,部分较为乐观的机构将预测点位放在了6.7~6.8附近。例如,巴克莱和国泰君安国际认为,2023年年底,美元/人民币的目标价是6.7。

  ECMO产品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挽救性治疗设备,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明确的治疗措施,国产产品的上市对于满足临床急需,保障新冠疫情重症患者治疗,确保疫情防控“保健康、防重症”目标落实,将发挥重要作用。

谢惠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