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施策让农民工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21 04:40:28

  中新网重庆12月29日电(记者 钟旖)返乡农民工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记者29日从重庆人社部门获悉,近年来,通过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当地已初步实现乡村人才回流、农民工就业增收、中小企业发展、当地产业升级、区域交流合作“五个带动”,让农民返乡创业更有底气,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

  据介绍,为打通服务农民工“最后一公里”,重庆上线了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一键办”数字化智慧平台,实现就业失业登记、求职招聘、培训报名、创业担保贷款和就业补贴申领、劳动维权等事项“一键”办理,让农民工享受一站式、集成化、全链条服务。

  此外,为鼓励和帮助更多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创业,重庆推出“政策礼包”,包括农民工就业创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补贴等,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作为吸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载体,重庆同样出台了精准帮扶政策。根据《重庆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当地对首次认定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的,首年给予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此后,对园区连续3年开展绩效评估,根据年度评估结果,分别按照优秀30万元、良好20万元、合格10万元的标准给予园区绩效奖补,实现“滚动式”的培育。截至目前,经过6年培育、发展,重庆市已建成79个市级返乡创业园区,覆盖全市90%的区县,吸纳返乡创业市场主体4300余家,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6.1万人,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重庆积极牵头搭建“渝创兴农”返乡创业咨询服务平台,建立返乡创业服务专家库,“一企一策”定期实地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和创业重点企业。通过牵线新农民与融资、市场、信息等主体沟通对接,从洽谈合作、促进投资到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在各个环节帮助返乡创业农民工成长,让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落地开花,帮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协助办理银行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人社部门还多次借助川渝人社合作活动、农民工日等契机,组织返乡创业园区和企业开展产品推荐、展示交流等活 动;连续举办五届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和三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大赛,挖掘优质创业项目500余个,带动就业超6万人。(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负责的“克拉通破坏与陆地生物演化”成为2016年首批获得该项资助的三个项目之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该项目经费管理比较宽松,但问题是这种项目太稀缺了,这虽然是一种稳定支持的模式,但本质上仍是一类竞争性很强的项目。庄辞也认为,这类项目支持的比例非常小,仍是面向极少数人,目前竞争已趋白热化。

  《澳大利亚人报》评论认为,世界各地的企业代表团正纷纷涌入中国,与其在华员工、商业伙伴以及政府官员会面。澳大利亚的工商业代表团有望成为这其中的亮点之一。

  作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但凡还在为这个国家的独立与未来可能的发展考虑,就该想到,俄罗斯不仅与乌克兰同宗同源,更是永远跑不开的邻居。与这个个头比自己大、实力比自己强的邻居长期相处,乌克兰不该只想着惹怒对方。如果能在双方保持和平的基础上,通过携手进行经济建设,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实惠,那乌克兰才是真正的赢家。

  黄智贤告诉谭主,更可贵的是大陆的高铁技术自有,可以输出。台湾却完全没有技术,处处仰人鼻息。“只要记得台湾高铁那一页荒唐史,就会知道,背后百姓的辛酸泪。”

  后来,很多锦州朋友告诉我,锦州政府领导已经到淄博学习去了。我问李哥,想不想让锦州烧烤也成为淄博烧烤一样的“网红”。李哥反问,“万一哪天不红了呢?”

  记者调查发现,这种“一拿到项目就有钱、没有项目收入很低”的现象在大部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机构很普遍,因为财政每年一次性提供的基本事业运营经费“只能保底”。比如在高能所,这笔钱主要用于“给员工发基本工资、基础的基建和修缮、水电支付等”。王贻芳说,高能所基本是靠竞争性经费活下来的,从研究所(课题组)的科研经费来看,竞争性经费占比几乎是100%。

吴淑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