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向碧迪出售重症监护部门,巨头“结构心”竞争加剧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5 05:18:26

  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42亿美元向碧迪医疗出售重症监护产品部门,成为一家专注于结构心脏的医疗器械公司。但该公司结构心脏产品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竞争。

  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当地时间6月3日宣布,计划以42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将其重症监护产品部门出售给碧迪医疗(Becton Dickinson),从而进一步加强对结构心脏设备业务的关注。

  该交易预计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今年4月,爱德华宣布将重症监护部门分拆,该部门开发销售用于外科和重症监护环境的血液和心脏监测系统设备。

  在分拆重症监护部门后,爱德华表示将扩大其心脏设备的市场机会并投资新技术。去年,爱德华结构心脏病部门的收入超过9亿美元,该部门还销售其他患者监测产品、传感器和导管,以及预测软件和应用程序。

  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Shagun Singh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此次交易创造了一家纯粹的结构性心脏公司,将使爱德华能够采取战略举措,从而进一步创造股东价值。”

  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有心脏瓣膜鼻祖之称,该公司在结构心脏领域处于领军地位。但在中国市场,重症监护部门仍是爱德华的重要收入来源。目前尚不清楚未来爱德华中国将走向何方。该公司今年4月任命了新的大中华区总经理,该职位曾空缺较长时间。

  针对最新的业务出售对爱德 华生命科学公司中国市场产生的影响,该公司公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全球性的业务出售,重症监护也是我们中国市场重要的业务之一。”不过该公司未透露中国市场各业务线的具体收入。

  爱德华结构心脏病业务在全球还有二尖瓣和三尖瓣经导管瓣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主要是传统外科瓣膜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膜(TAVR)产品。

  受益于TAVR的广泛应用,爱德华的市值过去10年内上涨近6倍。但随着美敦力等医疗器械公司进入结构心脏病领域,相继开发新一代瓣膜,该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在中国市场,过去几年中国本土医疗器械公司也涌入结构心脏病领域,TAVR瓣膜已经成为“红海”。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爱德华和美敦力两家跨国医疗巨头的TAVR瓣膜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比目前总共约10%,两家各占5%。

  碧迪公司表示,这起收购符合该公司的战略定位。但跨国企业的重症监护产品近年来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今年2月,美敦力正式宣布退出呼吸机业务,理由是产品线亏损,公司将不再投入新的产品研发。

  在退出呼吸机业务的同时,美敦力也表示,正在为心血管领域的长期发展做准备,实施新的运营模式,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并在大型市场上实现创造和颠覆。目前心血管产品已经成为美敦力最大的业务板块,包括心脏节律与瓣膜产品。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随即,申军良买了当天从济南到广州东的Z167次火车,200多块钱的硬座要坐近26个小时,当天还晚了点。这趟路途,申军良早已习惯了。

  中国元首昨天在通话中再次强调,这实际上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他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反复重申的一贯立场: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核心立场就是劝和促谈。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世界有目共睹的是,中国元首本人早就躬身入局,运筹帷幄,就危机相继提出了“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鉴于昨天中国元首最新强调的“三个不会”,在全球舆论场上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与回响,我个人认为,它和前面提到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也应一体并置,还包括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文件,共同构成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是一整套大国立场与决策逻辑。俄乌危机延宕一年多,之所以至今没有平息迹象,不但直接冲突方死伤惨重,代价高昂,外溢影响与冲击也在持续扩散,尤其在能源与粮食市场,整个世界都在为此埋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助推,隔岸观火置身事外的国家有之,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国家有之,趁机牟利大发战争财的国家更有之,美国不是有人公开鼓吹“不惜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吗? 

  为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近年来,淄博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出台扶持政策、组织房产交易博览会、加强市场调研座谈等,旨在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参与其中。

  他一共收到了80多名小学生的报名。王印本打算招一个班,结果报了四个班的人数。制作水火箭的报名门槛是三年级以上,也有不少一二年级的孩子找到他说想学,王印不想挫伤孩子们的热情,他先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放宽入门的标准,分成四个班开课。

  穆荣平认为,科研资助模式应该是一个“喇叭口形”,在“入口”处,应尽可能资助数量足够多的高风险、探索型小项目。随着对某个科学问题的认知越来越清晰,逐步聚焦到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向,资助项目数量逐步减少和资助强度同步提升。当研究开发聚焦到重大应用目标并有相当积累时,需要更加系统性、高强度资助,此时科技领军企业实质性参与至关重要。越往后端越聚焦,企业参与积极性越高,到“出口”处,企业自身就有动力出钱资助,不需要政府资助。

  过去15年,印度对美国武器的采购总额增加了200多亿美元,但自2020年2月签署价值35亿美元的直升机协议以来,印度就没有向美国进行过大规模的军事采购。

杨凯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