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半月谈
2024-06-16 14:46:51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 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2022年12月,首航高科的零元员工持股计划,在股东大会上以超过90%的反对票比例被否决。首航高科已连续两年亏损,2022年前三季度仍亏损1.22亿元,加上激励对象此前在二级市场减持的行为,这一员工持股计划被投资者质疑有掏空公司之嫌。同月,另一家推行零元员工持股计划的金盾股份,虽然股东大会上表决通过,但中小股东投下反对票的比例达67.89%。

  这背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突破60%,蔬菜品种自给率达87%以上,十年间食品冷链需求总量增幅超过300%。

  对于“阳康”后又“幻阳”的人,汪娟娟告诉记者,这在心理学上属于“刺激泛化”,“因为之前事件带来的伤害,让人们产生恐惧的反应。这种刺激泛化本质上是有利于生存的,能够让我们提前应对危险,产生预警来保护自己。但这个泛化也不能过度,如果过度的话,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出现‘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现象,所以泛化要适度。”

  “就风光大基地建设来说,其特高压外送通道从立项到建成,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但千万千瓦规模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在1至2年内即可建成。”杨本均表示,外送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涉及线路走向、落地点,受端和送端的电价、电量,以及灵活调节新能源并网波动性的资源配置等复杂的电力系统规划。因此,在风光大基地建设中,外送通道的配套往往相对滞后。

  历史的指针拨回1931年的江西瑞金,世界上首支在“警察”名称前冠以“人民”二字的队伍,从这里出发,一路浴血荣光。自诞生之日起,他们就把“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红色基因写在旗帜上、融进血脉里、落实到行动中。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大型乳制品企业引进无菌灌装及包装技术,乳品保质期得以延长,从而使一些运输相对不便的地区得以见到牛奶产品,进一步刺激了消费需求。如今在现代物流体系支撑下,我国巴氏奶、低温酸奶、婴幼儿奶粉有了追求“新鲜”的条件。

林宜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