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通院专家:人才培养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应用成关键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3 03:54:06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其背后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数字人才培育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环节。

  在政策层面,国家已显示出重视。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字人才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的缺口仍较大。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且仍在不断扩大,大量数字化、智能化的岗位涌现,对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梅杰同样关注到了这一趋势,他提到,在五年前企业可能会认为数字化是IT部门中十几个人的事,但现在大部分企业会要求企业管理者及业务骨干都具备数字化能力。据他观察,企业数字化人才的比例从原来的10%,到现在变成40%或50%甚至更高。

  不过他亦指出,当前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员工学习数字化技术之后如何具体应用并有实际产出,这也是数字化工具在企业中落地产生价值的过程。

  对此,梅杰认为可以借助“杨三角”理论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更高效培养数字化人才。该理论模型由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员工治理三方面组成,在企业数字化转型 领域,员工思维可代表是否具有学习数字化技术的意愿,员工能力意味着是否具有数字化能力,员工治理则代表企业是否能提供数字化平台让员工发挥所长

  借助这一模型,梅杰建议,企业在培养数字化人才时首先需要激发员工的数字化学习意愿,同时配置合理的企业员工能力建设计划,并借助数据工具平台降低员工的学习门槛和时间周期。

  所谓“一块钢”指的是安钢周口钢铁公司。余长坤介绍,安阳钢铁正是看中了沈丘的公铁水联运的独特优势,将产能置换项目落户沈丘,结束了周口没有大型重工业的历史。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承办的2023外国专家新春茶话会近日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李萌视频致辞表示,外国专家是沟通中外人民深厚情谊的友好使者,真诚欢迎更多外国专家来华干事创业。

  恰武什奥卢在与意大利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说,“库尔德工人党”试图阻挠瑞典加入北约,瑞典必须与之斗争。

  2021年9月,资阳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处的五一水坝因突发洪水导致水坝和河岸垮塌,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引起当地文管所注意。因为上世纪80年代,资阳鲤鱼桥旧石器遗址也曾经发掘出乌木、石器等遗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赶到现场勘察,在一片烂泥滩中发现了明确的石器和保存较好的地层剖面。

  “没有监控的时候,为了渔排的安全,夜里一两点钟都要起来巡逻防盗,现在在监控室里就可以看到渔排的场景,一些陌生船只靠近也能看得见,晚上也看得很清楚,很方便。”谈起智慧监控带来的便利,三都澳万福岛渔排工作人员蔡祖助深有体会。

  河北省气象台14日继续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和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明天早晨,河北各地最低气温将继续下降,其中坝上地区将降至-26℃~-22℃。

周凯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