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法治网事②】普法“搬”上网 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22 09:17:59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之一。普法工作也与时俱进,将普法内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 随时随地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各项最新政策法规、司法解释、典型案例等,提高着法律知识的传播效率,也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普法“搬”上网,不仅是普法形式的创新,更是普法理念的革新,这一举措的背后,是对普法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与追求。网络普法提供了双向交流的平台,通过邮件、留言板等,人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反馈意见,使得原先单向的法治宣传,变为双向的传播互动,更有助于普法工作者及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宣传策略,进一步实现精准宣传。

  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网络普法的形式更多样化,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直播、微短剧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综合宣传。专业化的“法言法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网言网语”,活化宣传贴近群众,使普法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灵活,让法律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群众面前,增强受众的关注与兴趣,也使得普法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网络平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创作出大量优秀网络普法产品,普及宣传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解答网络传播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发布网络法治典型案事例等,收效良好。“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吸引超220万人报名参赛,竞赛访问量逾1.64亿;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校超过21万所,用户数1.78亿……人们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持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

  正因为如此,我国将虚拟现实技术确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将虚拟现实产业列入“建设数字中国”重点产业之一。虽然虚拟现实技术潜力巨大,但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很多,一家企业或机构难以完成。于是自2016年起,江西先后打造了南昌VR科创城,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以及华为南昌研究所、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等,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合力实现技术攻关。

  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礼制礼学,其次为中国古代文学,出版了《中国礼制史》《中国礼文学史》《诗经刍议》《十子平议》等多部学术专著、《四书五经校注》等多种古籍整理成果。其中,《中国礼制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礼制通史,共六卷,280万字,填补了中国人文学科领域的重要空白;《四书五经校注》更是以一人之力遍注群经的贯通性成果,充分反映了现代学者对传统经典最新最全面的认识。

  又据杜邦分析,过去3年,黄金珠宝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为-37.95%,平均净利率为-35.32%。

  静态验收是指由铁路建设单位组织验收工作组,对建设项目进行检查,确认工程是否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系统设备是否已安装并调试完毕。静态验收包括专业现场验收和静态综合系统验收。静态验收结束后将进行动态检测、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为线路开通运营做好准备。

  24岁的土耳其小伙阿斯穆·埃尔多是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地震发生后,他立即报名参加志愿者救援工作。

黄允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