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极光星座02星 校企协作成功研制人造卫星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4 05:53:56

  中新网上海6月1日电(记者 陈静)谷神星一号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极光星座01星、02星激光通信试验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记者1日获悉,“极光星座02星”又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星箭分离,帆板展开正常,卫星建立稳定对地姿态,整星运行正常。

  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表示,这是上海电机学院积极布局和发展航空航天特色学科的重 要举措之一,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学校在打造航空航天特色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学校进一步加快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与同箭发射的“复旦信息星”(即:“极光星座01星”)一起组成了名为“极光星座”的双星系统,将正式开展激光通信在轨验证和星间激光通信等试验。

  龚思怡表示,“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是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制造团队与航天专业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合作研制并冠名的首颗人造卫星。

  上海电机学院微纳卫星智能研究院教授刘伟亮介绍,“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具有两项核心技术、三个实验室协同的显著特点,即拥有高集成高速率高可靠星间激光通信核心技术和卫星载荷平台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开展卫星综合测试实验室、测控数传地面站和地面应用中心三大实验室实时协同保障天地一体化业务运行研究。

  航空航天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专业门类全、牵引作用广的重要特点,被誉为工程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上海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承载区,产业链长,已形成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在航空领域,上海积极进行航空产业园的布局和建设,聚焦建设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分别在浦东新区、闵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了大飞机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大飞机研发高地、航空发动机和机载系统研发高地、大飞机总装制造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高地。

  在商业航天领域,上海正在打造“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即围绕闵行上海航天城打造商业航天“核心主体”,围绕浦东、临港打造“东翼”卫星科研生产集聚区。

  上海电机学院积极打造与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体系,大力组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深化校企协同,大力培养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从事飞行器设计、制造、运维等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作为联合研制“上海电机学院一号卫星”的重要合作单位,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少俊表示,卫星的顺利研制及成功发射,标志着极光星通与高校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达到了新高度。校企双方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中国航天新一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付出更大努力。(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上海1月22日电 (李佳佳 俞雪冰 李荣峰)大年初一,万家团聚庆贺新春之时,在上海浦东机场上演了一场拯救生命的“生死时速”。

  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春暖花开。或红或粉的郁金香花朵绚烂绽放,游客漫步花丛,尽享大自然的神奇,感受新春佳节的美好。游客刘妍宁说:“这些花能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下盛开,这里的农技人员一定是对它们特别呵护,我刚才和这些花拍了很多合影,希望我的2023年能够幸福得像这些花一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拓展,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透露,商务部已将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月23日)是大年初二,寒潮将继续影响我国,多地开启冰冻模式。雨雪方面,北方降雪匆匆,南方细雨蒙蒙,明天开始中东部大部转为雨雪较少时段,防寒保暖是第一要务。

  北京分社 广东分社

  长庆采气一厂是长庆油田目前最大的采气厂,年产天然气能力达到110亿立方米,相当于近千万吨级油田。春节期间,该厂1000多名干部员工值守在生产岗位,综合分析历年供气情况,全面核实新老气井产能,全力保障下游民众及工业单位稳定气源。负责榆林气田开发的长庆采气二厂,节前对重点要害部位、重点气井和运行设备进行了专项巡检、维护保养,实现了天然气生产安全高效平稳运行,目前日产气量持续保持在2500万立方米高位运行。

魏雅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