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1月辟谣榜综述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12 06:21:45

  谣传灾情扰乱社会秩序 虚构热点混淆公众视听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1月辟谣榜综述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1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当月涉及民生类谣言尤其是捏造涉灾害谣言现象较为突出,一些自媒体故意虚构社会事件、夸大实际情况,还借助AI合成技术生成虚假信息,伤害社会信任,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搭蹭教育、旅游、环保等社会热点造谣现象时有发生,混淆视听、误导认知,污染网络生态。

  虚构社会热点混淆视听。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学生进入寒假、全国文旅爆火,然而热闹之下却有人捕风捉影、歪曲事实,利用当下热点,传播虚假信息。如谣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为遇难同胞纪念馆”纯属子虚乌有,居心不良。教育话题上,谣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抓住公众对升学议题的关心关切,渲染不满情绪;谣言“清华毕业生80%都出国了”不仅罔顾事实,还刻意误导公众,抹黑高校和我国教育工作。此外,关于“缅北电诈团伙背后有温州民间资本介入”的所谓“小道消息”,经公安机关查实也纯属造谣者自导自演、寻衅滋事。

  借AI技术造谣博取流量。近期,国内多地发生利用AI技术炮制网络谣言现象,值得公众警惕。比如,“新疆乌什县路面损毁严重、房屋连片倒塌”谣言,是网民利用AI自动生成技术合成的虚假信息;“新疆多地建高铁站”这一假视频也是张冠李戴,经软件智能合成后,再胡乱冠以地名,差点让当地民众信以为真;网传视频“500元住张家界悬崖酒店”,有“定位”有介绍,看似煞有介事,令不少网民“心向往之”,实际上也是通过AI技术合成而来。利用AI技术炮制谣言,有意造成公众误解误读,其背后的目的都是吸粉引流,赚取流量,不仅干扰网上信息内容传播秩序,还涉嫌违法犯罪。

  2月适逢春节假期,随着“年味儿”渐浓,传统习俗、旅游出行、返乡见闻、文化娱乐、餐饮消费、安全防范等话题日益为群众所关注,与此相关的谣言或将增多。一些自媒体或利用如“烟花爆竹‘禁’‘限’‘放’”等社 会热点造谣传谣,挑起矛盾、赚取流量;一些打着各种“健康”“养生”旗号的“伪科普、真迷信”文章或再被传播。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面对海量网上信息,务必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提高信息辨别意识和能力,不让谣言给年味添堵,共度欢乐祥和的龙年春节。

  “17世纪,莱布尼茨提出猜想:人类逻辑思维是否可以符号化?这是现代数理逻辑的开端,19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为解决这一猜想,发明了布尔代数。20世纪中叶,‘信息论’之父香浓把布尔代数和数字电路联系起来,从电路设计到后来的集成电路、芯片都受此影响。这就是无用之用。”周向宇说。

  李亮认为,稳定经费支持涉及到资源的调配,落地过程中可能会有复杂的博弈,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支持比例是多少?对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的研究领域,很多发达国家能达到70%~80%的比例,中国很难一下子提升到这一水平。

  美国并没有答应派遣美军到乌克兰支持泽连斯基抗击俄军;甚至连稍微先进一些的飞机、坦克都不愿意拨付给乌克兰。与此同时却又要求北约的欧洲国家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对这个问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没有正面回答,他反问:“为什么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总处于‘饥饿’之中?”

  中英及中欧之间这种不舒适的磨合阶段看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我们欢迎克莱弗利演讲中的积极表态,至少从中看到了中英关系转圜的一丝可能性,但对其将在多大程度上落实到对华政策上持观望态度。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克莱弗利及其他欧洲政客一个隐患,即他们必须严格践行一中原则,决不要介入、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原题为:对华理性,伦敦能否真正回归?)

  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相关问题的是总台央视记者,而不是一些外媒记者。这显然意味着中国方面相当乐意将这件事公之于众。更须注意,此前一天,中乌两国最高领导人刚通了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

陆毅昀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