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抵达呼伦贝尔,一切都很“十四冬”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06 18:08:25

  (十四冬)记者手记:抵达呼伦贝尔,一切都很“十四冬”

  中新网呼伦贝尔2月16日电 题:抵达呼伦贝尔,一切都很“十四冬”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15日下午2时45分,从呼和浩特搭乘航班,2小时后,抵达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四冬”)主赛区呼伦贝尔。

  一切都很“十四冬”。陆续下机的乘客在机场行李提取处率先看到的大屏上,就显示着“十四冬”开幕式的时间。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商家还在这里不失时机地打出“冰壶”系列酒的广告,惹得许多人笑问“冰壶酒是白酒还是啤酒”。

  “‘十四冬’的氛围太浓烈了”。走出机场,个别乘客脱口而出的这句短语随后被一一印证。许多从南方来的乘客尤其对机场前晶莹剔透的冰雕充满好奇,他们穿着羽绒服与冰雕“合影”,乐此不疲。

  让大多数乘客没想到的是,出发前准备的棉衣棉帽棉鞋暂时还派不上用场,室外并没有想象中的寒气逼人。而沿途主干道上悬挂的红色灯笼,给更多乘客留下的印象是,“十四冬”和龙年春节撞了个满怀。

  抵达驻地酒店后,“十四冬”的氛围比想象中还要浓烈。伴随着当地民众热情如火的歌声,迎宾人员把一条条蓝色哈达献给媒体记者们。在酒店大堂、自助餐厅、入住房间,“十四冬”元素几乎随处可见。

  “酒店的房卡、餐桌台布、椅子后背甚至水杯、牙具上皆能看到‘十四冬’的元素。”在记者入驻酒店担当志愿者的张佳棋说。

  “2月15日起‘十四冬’的氛围在呼伦贝尔可以说营造到了极致。”记者入驻酒店的“十四冬”特许商品经销店,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十四冬”的各种徽章、纪念品都断货了,“当地的特产现在也销量大增。”

  刘天依是呼伦贝尔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借助“十四冬”契机,往年本来属于淡季的旅游业,春节刚过没几天就有南方的旅行团来到呼伦贝尔,领略这里不一样的冰雪盛宴。

  “这几天,呼伦贝尔的导游都很火,一切都 拜‘十四冬’所赐。”刘天依透露,现在的酒店住房非常紧张,必须提前预订。

  2月16日上午,“十四冬”的元素在主媒体中心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记者探访发现,这里也成为前来采访报道记者的“打卡”地。工作位有限的主媒体中心,许多记者已经开始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向受众及时发送一条条视频、图文稿件。

  一位中央媒体的记者甚至提前在这里“酝酿”17日晚间开幕式稿件的开头部分,“我相信,这样浓烈氛围的‘十四冬’,自己一定能写得更加出彩。”(完)

  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家乐福渐渐失去强势地位。2009年,家乐福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被大润发超过;2010年,家乐福在华门店数被沃尔玛反超。2012年至2017年,家乐福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至46.19亿欧元,降幅17.27%。

  “最近每天几乎都忙到晚上10点多。”林雪所在公司以境外游为主,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给此前合作的酒店、当地地陪等资源打电话,以沟通重启后的工作,以及整合彼此的资源进行新产品路线的设计。

  “通过‘高职单招’考进来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会稍微差一些,但是他们普遍动手能力强,而且思维创新更活跃。”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耿巍向记者介绍最近几年学校生源的悄然变化,“这两年中专技校生的比例提升了,已经和夏季高考招生规模接近,春考、夏考、单招,目前比例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0/30/13661095784038241234.jpg" alt="" />

民警就会定期把锦旗搬出来晒一晒

  随着2023春节的临近,年味也越来越浓,让更多人感受文化的魅力,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中国品牌之旅在重启之际,将特别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与互动活动,庆贺2023年新春,礼赞新时代。

郭玮茂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