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科普:怎样实现“饮料自由”?

来源: 台海网
2024-06-19 04:18:14

  1.我们为什么爱吃糖?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糖和健康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糖不是健康的敌人。糖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糖与健康的关系,关键在于量,过量摄入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介绍说,我国是全球五大产糖国之一。糖不仅是食物,还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食糖自给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为了健康,要适量摄入糖,但没有必要将糖“妖魔化”。

  2.哪些人需要控制糖的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5 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根据《中国城市居民糖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显示,我国三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平均每日摄入9.1克糖,总体来说并不是很高,但仍需要引起重视。陈君石提醒,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不可随意吃糖;肥胖和超重人群需要注意减少糖的摄入。

  3.无糖饮料真的不含糖吗?

  钟凯表示,饮料产品中糖含量少于等于0.5g/100ml时即可称为无糖饮料。常见的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糖提供甜味,甜味剂具有甜度非常高、能量非常低的特点,比如阿斯巴甜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左右。“无蔗糖”只代表不含蔗糖,但是可能含有其他种类的糖,两者概念不同,不要混淆。就补水而言,首选还是白开水。如果想喝点甜的饮料,但又不想增加糖的摄入,可以选择无糖汽水、无糖咖啡饮料、无糖茶饮等产品。

  4.用甜味剂代替糖安全吗?

  陈君石指出,甜味剂已有100多年的使用历史,其安全性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上众多食品安全机构的确认。我国批准使用的甜味剂经过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系统评估,其安全性经严格论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也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甜味剂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甜味剂产量的75%。像罗汉果甜苷和甘草酸铵这种由食药物质制取的甜味剂,也是我国特有的甜味剂品种。

  5.甜味剂可以帮助减肥吗?

  钟凯表示,在膳食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甜味剂替代糖可减少糖和能量的摄入,有助于体重管理。但甜味剂不是减肥药,不应夸大它的作用。体重管理取决于总能量平衡,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甜味剂上。如果在喝无糖饮料的同时又摄入其它高热量食物,还是会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增加肥胖风险。

  6.甜味剂会不会导致糖尿病?

  钟凯表示,甜味剂几乎不影响血糖,因此可用于糖尿病人的饮食干预。无糖饮料通常不含其他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人饮用也没有问题。但有些无糖食品,比如无糖糕点、饼干等,由于含有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因此会升高血糖,需要控制摄入量。

  7.“纯天然”“零添加”更健康吗?

  运物局也感谢中国驻福冈及长崎总领事馆迅速采取行动,协助日方确认遇难者身份,及对获救者做好善后安排,并要求日方尽全力搜救其余下落不明的船员,绝不轻言放弃。运物局表示,特区政府会密切注视事态发展,并提供所需协助。(完)

  制作精良让观众自愿二刷

  “您好,请出示您的票。”“您的座位在这边,请跟我来。”今年32岁的高苛是华清宫景区的一名文明引导员,除了白天在游客服务中心进行日常工作,她还负责每天晚上景区的演出服务,而这已经是她连续在景区过的第10个春节。

  近年来,全总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特别是新社会组织的工会建设。一是要求各级工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重视支持,推动将社会组织工会建设纳入党建内容,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建统筹推进,一体部署、实施和督查。同时争取政府部门支持,通过联合调研、联合发文、共享数据等,形成工作合力、规范运作。如2012年,全总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工会建设的通知》;2021年,全总与民政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工会建设的文件等。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发挥职工主体作用,广泛引导社会组织职工依法依章程组建工会。推动全国人大新修改《工会法》并于今年1月1日颁布实施,其中增加了社会组织建会和相关工作职责要求,强调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为加强社会组织工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三是针对社会组织层次多元、规模不一、运作方式灵活、用工方式多样的特点,指导各级工会采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扩大组织覆盖,广泛吸纳社会组织的职工加入工会。四是积极推行“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通过有效服务吸引凝聚社会组织职工。全总还召开社会组织工会建设专题会议,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交流各地建会的经验做法,指导、推动这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strong>匠心更是恒心</strong>

  《三体》不仅在故事上力求将观众代入,更在精神上寻求观众共鸣。抛开科幻外衣来看,该剧的精神内核依然探讨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秉持的“胸怀天下”的人文底色。当地球危机来临,全人类同舟共济面对未知文明,从汪淼和史强的互帮互助到全人类携手面对危机的行动,剧集《三体》是一部中国语境下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王淑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