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05 15:46:08

  公报显示,2023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稳中改善。

  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为85.5%,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3%、下降6.5%。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7.9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重点湖库和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改善态势,全国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全国管辖海域海水水质总体稳中趋好。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上升12.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3.4个百分点。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全国自然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值为59.6,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与2022年相比无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0%以上。

  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功能区声环境昼间、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6.1%、87.0%,同比 分别上升0.1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分别上升3.9个百分点、13.0个百分点。

  在放款方面,买方金融机构凭电子不动产证明或纸质不动产证明放款,选择海口市住建局资金监管服务的,买方贷款行根据资金监管协议约定方式划转到市住建局资金监管的账户。选择其他资金监管方式的,根据申请人约定方式进行放款。

  “合福5A检票口旅客较多,请前往维持秩序。”“二楼候车室有旅客报警求助,遗失一只单肩包,附近警力请前往处置。”……一条条指令从紧盯着综合指挥室内大屏幕的民警林弋人口中发出。

  “中科院物理所在科普上下了很大功夫,我们不但从事最前沿的研究,也重视科技的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不是高深莫测的,反而就在我们身边。”此次经历让他意识到,科影融合可以提供更大的平台。“我们乐于看到电影把中国正在研究的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技以科幻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把科学的声音通过影视的巨大影响力传递给公众。”

  引起月经失调的原因,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自身生殖系统和器官出现了器质性的问题,另一种就是内分泌紊乱导致了功能性的异常。

  “很多家长认为戴上眼镜,就是近视;不戴眼镜,还能坚持一下。”对于杨琴的观点,吉晓华并不认同,“一旦出现近视,且医生建议佩戴眼镜,就应该佩戴。如果怕影响户外活动,可以选择在活动时摘镜。”

  他坦言,两筐重50多斤的蔬菜,用扁担一头挑一筐,扛上肩膀,蹚着山路一直送到海拔数百米高的部队营地,这样的体力活,即使身强力壮的男子都吃不消,更何况是女性。

蔡德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