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京津冀巡演收官

来源: 人生五味
2024-06-17 08:15:24

  中新网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14日晚,伴随着廊坊壹佰剧院大幕缓缓落下,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2024年京津冀巡演圆满结束。由北京演艺集团、北京市曲剧团出品的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历经石家庄、天津、北京、廊坊四地,将京腔京韵的老舍先生经典作品,带到了京津冀观众面前。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根据著名作家老舍的同 名小说改编,2022年在京首演后引发关注。该剧目在延续传统、发扬北京曲剧特色的同时,提炼了“纸人”形象,以类似古希腊戏剧中“歌队”的形式贯穿全剧。此外,为扩大音乐方面的影响,该剧的谢幕曲被院团单独发行。

  据介绍,中国戏曲学院2018级北京曲剧班的毕业生,整建制地参与了曲剧《我这一辈子》的排练演出。青年演员们在前辈的帮助和鼓励下,接棒传统,研读剧本,深入理解原著及剧本主旨立意,大胆突破以往的表演风格,被认为为北京曲剧小剧场空间开拓出一条颇有新意、极具现代性的路径。(完)

  如今,民警“带着数据接处警”成为常态,110接警时间平均缩短20%、忙时接通率平均提高30%。(完)

  “以前野鸭都不敢靠近人,现在它们会主动与人亲近。”王文彬称。

  文中介绍,卢庆贻曾回忆说,1944年6月下旬,日军三个师团对衡阳城发起第一次强攻,从地面和空中进行狂轰滥炸。但守军士气高涨,沉着应战,顶住敌人猛烈炮火,日军阵地几乎没有向前推进一步。“日军还使用了毒气,我军整整一个排的人都被毒死。城内的防毒面具都被送到前线,但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后来只能把毛巾打湿后围在脸上防毒。”卢庆贻说。此后,中国军队又先后打退了日军的两次强攻,但守军粮食弹药补给吃紧,援军却迟迟不到。8月6日,守军拟好了一道电报,由译电员交给卢庆贻,卢庆贻随即将电报发往芷江,后经由芷江空军台转往重庆。此后,卢庆贻被日军俘虏,万幸在被日军强迫劳动时逃脱,抵达贵阳后,才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了他拍发的“最后一电”全文。

  为了根治备受基层“诟病”的重复报送问题,莲湖区纪委监委打通壁垒实现了信息跨部门共享,对于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可以合并报送的文件,由一个部门牵头收集;同时还破除“唯红头文件”的思维模式,鼓励各单位通过邮箱、公文传输系统等渠道报送文件,让信息“多跑路”,干部“少跑腿”。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70多年后,卢庆贻在接受采访时仍能一字不差地背完整段电文。衡阳沦陷后,不少阵亡中国士兵遗体暴露于野,长时间没得到安置。抗战胜利后,包括卢庆贻在内的60多名第十军士兵赶到战场,用4个多月时间收集了3000多具阵亡将士遗体,全部合葬在衡阳城郊张家山一带。卢庆贻的儿子说,近些年父亲还曾和他一起去过张家山,“父亲给我讲当年这一带的情况,回忆当年的故事。”1946年,卢庆贻回到老家务农,再也没有出去。

  政策篮子面临考验

林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