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获取相关数据近亿条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1 23:04:54

  中新网西安11月17日电 (记者 梅镱泷)“三年多来,组织全省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共获取全省灾害 风险要素数据近亿条,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数据质检和汇交、评估与区划等任务,目前正在试点普查成果应用工作。”陕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虎平17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陕西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成果,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据介绍,调查是这次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全面获取了该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5大类15种灾害致灾要素数据,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27种承灾体数据,政府、社会、基层等3大类16种综合减灾能力数据,1978年以来的年度灾害和1949年以来的重大灾害事件调查数据,以及重点灾害隐患调查数据。

  同时,该省应急管理部门协调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行业,调查了2万多个公共服务设施、6千多个危化企业和矿山等承灾体信息,15万条综合减灾能力数据,8万多条历史自然灾害数据。气象部门调查了8种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20.5万条。地震部门完成47条活动断层、862个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孔的调查以及14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的抽样调查。

  李虎平表示,数据的完整、准确、规范是这次普查调查的重点,也是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完成调查任务之后,陕西省普查办认真组织行业部门和各地,按照任务分工,分层级、分行业开展调查数据质检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普查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并通过了相关部门抽查验收。

  “三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加强协同配合,合力推进普查工作,第一次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等全链条式普查,第一次探索推进致灾部门数据和承灾体部门数据有机融合,第一次在统一技术体系下开展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工作,全面高质量完成了普查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李虎平说。(完)

  2016年,我第一次起疑心是因为他在网站上挂了一块罗马浮雕的碎片,这次他知道这件藏品是什么,他的描述十分正确,这也让我觉得有点奇怪,因为大多数时候,他似乎毫无头绪。

  得到威廉姆斯关于一切正常的回复后,我想过去报警。但我从律师那里得到了一些法律意见,我发现去找警察纯粹是浪费时间。因为犯罪的受害者是大英博物馆,不是我。如果受害者向警察否认犯罪行为发生,警察至少会当面嘲笑我,甚至会指控我浪费他们的时间。显然,在没有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前提下,我不能这样做。

  格拉德尔:他的确精心编造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这些藏品如此便宜,为什么他作为卖家看起来对它们一无所知,我想这都是烟幕弹的一部分,这样他就可以在不引起太多注意的情况下,偷偷销售藏品。

  8。 未经向馆方申请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未经向馆方申请批准,社会团体或个人请勿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

  而2015年后一些地方政府又通过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这三类新模式变相举债。以PPP为例,官方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后,相关部委密集出台大量意在规范和推广PPP模式的政策性文件。

  1992年出生的左惠琴老家在安徽,本科就读于当地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5年她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历经三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进入了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袁冠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