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市值蒸发4300亿美元!黄仁勋疯狂减持 英伟达神话碎了吗

来源: IT之家
2024-06-25 10:35:57

在经历了短暂的全球市值第一后,英伟达的超高市值开始回落,三天内市值总计蒸发43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带头抛售公司股票的举动,牵动着投资者们的信心。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近日披露信息显示,自6月13日至今,黄仁勋已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超60万股,套现总金额近7938.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8亿元。

具体来看,黄仁勋在当地时间6月13日、6月14日、6月17日、6月18日、6月20日分别出售了12万股英伟达的股票,此外还有12万股待出售中。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直言,“英伟达市值能否继续,就看Scaling Law(规模法则)有没有效果,如果Scaling Law无效了,它的股价就会跌得一塌糊涂。”朱啸虎预计,“到今年底,如果OpenAI发布GPT-5.0未及预期,英伟达就完蛋了。”

此外,近些天市场上逐渐出现两派声音。一派认为,英伟达算力过剩正逐步成为行业共鸣。另一派认为,AMD、英特尔及一些初创型GPU厂商加入竞争,以及微软、谷歌等英伟达大客户着手自研产品“平替”,它们都在为围剿英伟达做着准备。

只在“全球第一股”宝座上坐了一天

截至美东时间6月24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报118.11美元/股,市值2.91万亿美元,较此前3.33万亿美元登顶全球市值第一时,已跌去4300亿美元。

有媒体统计称,英伟达只在“全球第一股”宝座上坐了一天,就“跌落神坛”了。

不过,对于一家季度营收刚达到260亿美元的芯片公司而言,这样的表现,属实疯狂。

要知道,如果按英伟达最新的1股拆10股政策折算,在2022年10月,英伟达的股价还是11.0美元每股左右,进入2023年,英伟达股价便开始持续攀升,股价也从最初约15.0美元/股,涨到50.0美元附近;而进入2024年,英伟达股价再次狂飙,从年初的50.0美元/股,半年间涨到如今的118.11美元/股。

过去一年半时间内,英伟达总市值翻了10倍。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至2014年,英伟达从当初约0.25美元/股攀升至今,10年间股价翻了近500倍。

据新浪科技统计,在由苹果、谷歌-A/谷歌-C、META、英伟达、特斯拉、亚马逊和微软组成的美国“科技七巨头”中,最近一次的年度财报各家营收分别为3832.85亿美元、3071.57亿美元、1349.02亿美元、609.22亿美元、967.73亿美元、5747.85亿美元、2119.15亿美元,市盈率分别为31.69倍、26.94/27.03倍、27.43倍、73.09倍、42.88倍、52.22倍和38.79倍。

这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在“七巨头”中,英伟达年度营收最小,但市盈率却最高。

超高的市盈率背后,代表着资本市场对于公司发展的 高度预期,但同时也意味着公司可能存在被高估的成分。

近期,多位知名行业评论人士先后发文质疑,直言“英伟达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存在泡沫”。

其中,业界提出的一个简单逻辑是:“1999年,产业界无比确定地认为互联网会席卷世界,于是狂买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股票,结果思科到现在还没有达到曾经的最高点。”而英特尔作为PC时代的卖铲人,但它的长期价值“也没有得以持续”。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中欧资本董事长、人工智能专家张俊指出,“截至2024年2月,因为ChatGPT发布带来的影响,美国股市只要关于AI的股票都涨疯了,英伟达涨了5倍、Supermicro涨了7.7倍、ARM涨了3倍、AMD涨了1.2倍,英特尔涨了58%、微软涨了1倍,美国股市让一大批富豪和公司猛增了几万亿美元的财富,这些疯涨的股票里,有大量不正经的泡沫!”

在张俊看来,近两年英伟达等AI相关科技巨头的市值暴涨,与美国担心制造业被超越,因此举国之力投入AI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是想用AI工厂和AI机器人,把核心关键产业留在国内。” 

“显卡?可能已经瘀了”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行行AI智能董事长、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同样直言,英伟达接近3万亿美元的市值“泡沫严重啊”。

李明顺结合自身经历说道:“过去半年多时间里,我在各地出差,每当遇到做算力方面的朋友,都在问在我身边有没有朋友需要卡,需要算力,这给我的感觉是今天市场上算力已经瘀了,也就是说积压了很多卡,所以发挥不了它的巨大的价值。”

在他看来,由于国内的很多的大模型公司,都是用开源模型进行微调,不像OpenAI那样从零开始训练,所以它需要大量的算力,而国内都是在像Llama 2一样的开源模型上做微调,所以它用的算力,跟OpenAI远远不在一个量级。此外,由于国内大多数的应用场景都在探索中,此时如果算力投资过大,就会导致ROI算不过来,而这也会导致一些算力的需求减少。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的影子公司成为英伟达的代理商,各种压货,不排除这个中间有一些影子公司是英伟达控制的,所以说英伟达在整个市场上控价。所以我认为,在应用没有广泛地推广开来的时候,英伟达的高股价是有巨大风险的”李明顺表示。

在国内,与去年各家企业哄抢显卡不同的是,今年伴随阿里云、字节跳动、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模型厂商先后开启“价格战”模式,越来越多AI应用厂商用于模型训练的成本也随之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意味着用于算力的成本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一些云厂商也开始做起了收集市场上闲置显卡的生意。近日,有着“中国云计算第一股”称号的优刻得发起“寻找算力合伙人”计划,通过收集市场上闲置的算力资源,用于组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让算力资源发挥真正价值。

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优刻得方面人士表示,“我们收集的卡主要是A100/800,H100/800,4090,主要是nv系。”对于能否收集到想要的卡这一问题,该人士坦言:“卡还是有的,就是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例如之前做训练、数字化转型闲置下来的卡,现在都可能被收集上来”。

遭国内外多面围攻

作为AI时代的卖铲人,当前英伟达独一档的GPU显卡性能和产品能力,是其得以备受追捧的关键。但快速增长的同时,英伟达面临的挑战也正在急剧攀升。

投资者的高期望和潜在的市场饱和风险外,来自AMD、英特尔等强劲竞争对手的压力,以及微软、谷歌等大客户的密谋叛离,正在成为现实问题。

近期召开的2024年台北国际电脑展期间,AMD和英特尔先后公布了一系列对标英伟达产品的显卡,直接向英伟达开战。

其中,AMD公布了包括新一代CPU和数据中心服务器AI芯片,据AMD CEO苏姿丰介绍,其最新发布的AI芯片Instinct MI325X,计算性能是英伟达H200(H200是上一代架构Hopper性能最强的产品,性能是H100的2倍)的1.3倍,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上市。在迭代节奏上,AMD也提出了“一年一迭代”的速度,与对手保持同频。

随后,英特尔也祭出了价格武器,在宣布推出下一代服务器CPU至强6的同时,英特尔透露其Gaudi 3 AI芯片的价格将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这是英特尔今年4月推出的最新一代AI芯片,计划今年第三季度大范围上市。按照官方的定位,这款芯片性能是英伟达H100的1.5倍,已与H200大致相当。

在国内市场,由于美禁令导致的英伟达“中国版特供芯片”性能缩水,这让目前在HBM 技术和CPO 技术方面更具优势的华为,在GPU硬件性能和软件生态上有了快速逼近的机会。与此同时,大量的国产GPU厂商崛起,也正在蚕食着本属于英伟达的市场,英伟达的市场拓展,并未匹配上其出色的产品性能。

此外,不满英伟达AI芯片价格高昂,Meta、谷歌、微软等英伟达大客户纷纷推出“替代”芯片,同时联合成立Ultra Accelerator Link超级加速链路联盟(UALink),挑战英伟达NVLink统治地位。

重重问题下,英伟达的超高市值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责任编辑:若风

文章内容举报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扩链成圈”之后,宜宾与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但也意味着宜宾需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动力产业链公司,共同直面行业发展难题,预判前瞻性技术。

  不同于这种紧张冲突状态下自行进行保护性埋藏的观点,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埋葬来自敌对国家或族群。在当时的一场战争中,三星堆王国的城池被攻破,宫殿神庙被烧毁,战败者的社神、社树和礼器等被战胜者用来祭祀自己的祖先,甚至可能是一种厌胜性埋藏,即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表示,今天上午,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秦刚指出,年初以来,中美关系遭遇新的困难和挑战,责任是清楚的。中方始终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秦刚就台湾问题等中方核心关切阐明了严正立场,强调美方应予尊重,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以竞争为名损害中方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及美方有关承诺,同中方相向而行,有效管控分歧、促进交流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1。在网络上针对个人肆意发布谩骂侮辱、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信息的网络暴力行为,贬损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有的造成了他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致使网络空间戾气横行,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与传统违法犯罪不同,网络暴力往往针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实施,被害人在确认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维权成本极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坚持严惩立场,依法能动履职,为“网暴”受害人提供充分法律救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安全感,维护正常网络秩序。

  从结构上说,中美两国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和迥异的国际秩序观,仍在一系列双边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从可预期的未来看,这些问题不会容易得到解决,而更可能以竞争性乃至对抗性的形式呈现和被放大。早在2022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拜登政府就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未来十年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一定位不会因为短期风波而有所动摇。

  该文章称,垄断案例中,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原料药价格垄断,表现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横向垄断,即同类原料药企业联合涨价;此外,也包括原料药经销商联合对外的不公平高价及不合理交易行为。

王亭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