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启幕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5 01:01:33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高凯)为迎接国际劳动妇女节而特别策划的女性艺术家专题画展“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于2024年3月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三位女艺术家的220余件绘画作品,揭示了中国女性的成长历程与中国社会演变的紧密关联,女性的精神解放预示着社会的日益完善。

  据介绍,展览“有窗户的画室”意在使观众通过作品这扇“窗户”,看到她们在画室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用心灵创造的艺术。作为此次展览主题“有窗户的画室”,它寓含两重意思,一是指画室的“窗户”对于画家的创作是必要条件:人物形象在自然光线下,画家可捕捉其丰富微妙的色彩光影,并创作来自上天光亮启示的艺术。“有窗户的画室”另一涵义贴近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本意——女性艺术家需要独立创作的空间和条件。它也指20世纪中国女性需要的一种精神心理状态——放开胸怀,朝向世界,为追求真理勇敢前行。为自己,为女性,也为整体人类的自由精神而奋斗。具体到现代中国转型期的女性艺术家,一间“有窗户的画室”关联到走出家门,追求经济、政治地位和人格的平等。中国现代美术史中女性艺术家地位的确立,就是建立在一代女性艺术家的成长和贡献基础之上的。

  潘玉良是20世纪前期的女艺术家,她在走出国门学习西方艺术的潮流中,是同时期艺术家中的成功者。她凭自己的生命激情创立艺术风格,生存体验成为她艺术创造的特殊动力。她传统包袱较少,得以“轻装上阵”地接近当时欧洲画坛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艺术潮流,并且展现出一种开朗、自然且有真切生活气息的格调。她的艺术成就和她传奇生命故事融为一体,媒体一般更多关注她的生活而不是她的艺术。潘玉良在现代美术史上地位的确立过程,也象征着女性和女艺术家为了获得话语权而 奋斗的历史。

  周思聪是20世纪中后期的著名女艺术家,她的作品是80年代中国水墨艺术转型成功的标志之一。作为女性,她的声音在时代合唱中显得独特而清亮,她不仅和同时代男性画家一样成功处理宏大的主旋律作品,更使这些作品带着一位女性画家的敏锐而温柔的回声显得特殊。当她将笔墨转向自身——用彝族女性背负沉重包袱比喻女性的艰难人生;用荷花出淤泥的梦幻比喻女性的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她的这种角度使同时代的广大观众都能与之共鸣。

  肖惠祥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壁画创作中崭露头角,她的作品是对艺术与科学的春天来临的歌唱——人们迫切需要破除长期单一的艺术禁锢,而憧憬崭新变化的文化天地。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副教授,她对艺术形式和材料有特殊的敏感,她与同事一起,设计和制作了《科学的春天》大型陶瓷壁画,成为新竣工的首都机场重要装饰。在这幅作品的人物设计上,她大胆将立体主义艺术与几何形体结合一起,以形式探索和视觉效果为重点而不是以题材为中心,这在当时中国美术界显得新颖和大胆。肖惠祥被认为为整个美术界争取新形式的开创树立了标杆。

  据悉,展览将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7号、14号展厅展出至2024年5月5日。(完)

  “这里货丰价稳品质好,春节前夕还有这么给力的活动,我要赶紧‘囤一波儿’。”市民张莉愉悦地说。(完)

  针对智能化、隐蔽式的网络攻击活动,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聚焦打击僵尸网络及DDOS攻击、勒索病毒以及针对民生领域的黑客攻击、技术型帮助犯罪活动,集中研判、集群作战,累计侦办案件1300余起,有力维护了网络空间安全。

  游戏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共同期许。事实上,从影视、动画、直播、广告等内容产业,以及文保旅游、工业制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医疗医药等更多领域,都正在从游戏行业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之中汲取能量。

  <strong>悉心保障日常生活</strong>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观众通过电影认识、了解惠州,发现惠州的美丽乡村,记住惠州的风土人情。”中共惠州市委宣传部电影科科长王书林表示,电影《永远不褪色》的创作对于讲好惠州故事,传播惠州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以本次拍摄为契机,通过影视人的视角发现、感受大美惠州,并且播出后能够为乡村振兴赋能。

  “‘以心聚侨’当好‘贴心人’,厦门始终心系广大侨胞福祉,用心用情服务侨胞,真心实意为侨胞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庄荣良的致辞引起在场侨界代表的共鸣。

谢瑜爱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