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狗血”、服化道不合理……《玫瑰的故事》有点水土不服

来源: 凤凰网
2024-06-15 22:52:41

  情节“狗血”、服化道不合理……

  《玫瑰的故事》靠刘亦菲扛剧

  亦舒版“大女主”有点水土不服

  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等多部亦舒小说改编剧的播出反响可知,亦舒IP剧可谓“叫座难叫好”。这一观点在《玫瑰的故事》开播之后再次得到印证:“看这部剧需要看剧情吗?不需要,看美貌就行了。”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新生代观众的口味“抛弃”了亦舒,还是编剧为了凸现“大女主”进行了魔改?

  成:刘亦菲“扛”起了整部剧

  小说《玫瑰的故事》于1981年出版,围绕黄玫瑰的情感经历展开叙事。小说中,黄玫瑰出身于中国香港的富贵之家,在经历了与庄国栋、傅家明、罗德庆三个男人的爱情之后,认定罗德庆是可以与她白头偕老的伴侣。亦舒通过创造黄玫瑰,否定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强调女性在爱情中应有精神空间,要独立自主、满足自我。小说早前曾被影视化改编——1986年,由周润发、张曼玉等主演的电影《玫瑰的故事》上映,影版的故事线基本遵循原著小说。

  相较影版,剧版《玫瑰的故事》改动较大。从21世纪初的北京开启叙事,以刘亦菲饰演的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成长故事与情感心路为主线,刻画都市情感生活群像,着眼于众多社会议题,演绎当代女性勇敢绽放的时刻。以黄亦玫的第一段爱情故事为例,改编变化较大。小说中,黄玫瑰17岁时爱上有未婚妻的庄国栋,但庄国栋把两人的爱情当作一场邂逅,仍与未婚妻结婚。黄玫瑰伤心欲绝,哥哥黄振华决定将她送到美国。到了剧中,22岁的黄亦玫因工作交集,与庄国栋坠入爱河,但异地恋的疏离感,加上人生规划的差异,让两人渐行渐远。

  小说中,黄玫瑰始终有男性追求,自己也在放肆追爱的道路上不停狂奔。例如,她会为了母亲,嫁给平庸的美籍华人方协文,并生下女儿。在母亲去世后,她便与方协文离婚;她听到了傅家明的提琴声,就爱上了这个身患绝症的男人,并陪伴他度过生命最后的三个月;之后她又爱上了罗德庆爵士,并被继子罗震中爱上,后又被庄国栋重新追求,最后依然选择了罗德庆。

  根据目前的剧情进程,剧版的情节不及小说“狗血”,但依然让黄亦玫的“大女主”故事足够戏剧化:在错过庄国栋后,黄亦玫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重返校园深造。毕业后,她和学长方协文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两人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最终离婚。黄亦玫决心创业,在艺术品策展领域打出一片天地,其间,遇到了灵魂伴侣傅家明,这段爱情以生死离别结束。但黄亦玫并未消沉,而是一如既往地活出更精彩的自己。

  毫无疑问,《玫瑰的故事》的核心情节围绕黄亦玫一人展开,所以黄亦玫的饰演者要有足够的“大女主”魅力和气场。目前看来,刘亦菲的完成度颇高:一方面,刘亦菲符合作品需要的绝世大美女形象;另一方面,刘亦菲塑造的黄亦玫配得起随心所欲的追爱人设,无论是爱情悸动时的多看两眼,还是爱情幻灭时的压抑难控,她都有细腻自如的表达。

  败:情节与服化道备受诟病

  小说《玫瑰的故事》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香港故事,要将其改编成21世纪初的北京故事,处理剧情改编细节的难度不小。主创团队中,编剧李潇曾创作过《好先生》《大丈夫》,获得过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导演汪俊曾执导《如懿传》《小欢喜》等口碑之作。对于故事线的铺排,主创团队用周士辉追黄亦玫而不得的故事,立起黄亦玫的飒爽人设及其家庭关系;补全小说中缺失的庄国栋与黄亦玫建立情感的过程;还加入黄亦玫的职场线,将小说中黄玫瑰的嫂子融入故事发展脉络。

  编剧努力调整了小说情节,依然令不少观众感到“剧情狗血”。就《玫瑰的故事》的开场而言,小说中,周士辉是黄振华的合伙人,抛弃怀孕的妻子,转而追求一见钟情 的中学生黄玫瑰。黄振华求妹妹别跟渣男搅和,黄玫瑰却说是渣男主动来找她,并不关心其妻子如何。剧中周士辉在与关芝芝结婚签字时逃婚,宣布真爱是实习生黄亦玫,并对黄亦玫穷追不舍,却连连碰壁;关芝芝找黄亦玫讨说法,却被黄亦玫说服,远离渣男。许多观众不理解剧中刻意制造的戏剧冲突:“一定要在签字瞬间悔婚吗?”“受够原配讨说法的剧情了。”“黄亦玫只用一块蛋糕就搞定了关芝芝,我不信。”

  此外,《玫瑰的故事》的服化道也备受诟病。该剧的故事起点是2001年,但剧中呈现的街景、内景过于现代化。例如,黄亦玫供职的艺术公司,办公环境现代气息浓,剧中只有旧款台式电脑、按键手机等电子设备能体现年代感。此外,“刘亦菲5集换了32套造型”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有观众质疑黄亦玫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这些穿着过于时尚。

  难:改编亦舒IP,人物与情节怎么平衡?

  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承欢记》到《玫瑰的故事》,不难发现亦舒IP剧都会走向“魔改”的不归路。

  根据亦舒的创作特征,其IP改编应由表及里:首先,她的作品重人物刻画轻情节描写,有时三言两语便讲尽故事,若想影视化必要扩充细节。主创团队如果按照都市剧模式改编其作品,容易陷入堆砌“狗血”情节的恶性循环。其次,亦舒小说的女性意识强、爱情观鲜明,她试图在作品中告诫女性,“失恋事小,失业事大”“经济独立,永远不要打伸手牌”。此外,她特别强调“女人要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如果一部剧改编之后的情节“狗血”,又无法道尽“大女主”的欲望,便可谓惨败。

  此前的亦舒IP剧,改编争议也不小: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离婚后的罗子君最后嫁给了与唐晶未婚夫同一种类型的男人。剧版却改成罗子君、唐晶两闺蜜都爱贺涵,这是亦舒小说中绝不可能出现的“两女争一男”戏码。贺涵是剧版新加入的角色,也是罗子君和唐晶的“精神导师”,这也与亦舒小说中男性角色的陪衬地位背道而驰。《流金岁月》的改编虽然没有“两女争一男”戏码,但“狗血”环节依然不少:闺蜜打小三、暧昧爷孙恋等。

  但是,创作亦舒IP剧时遵照原著表达,就一定没问题吗?可能问题更大。亦舒笔下女主人公奉行恋爱至上、享乐主义、游戏人生的爱情,一旦爱情消逝便旧欢如梦、新欢可觅,这映射了作者对于感情的不信任。显然,这种观念极端又悲观,若照搬原著,则难以给观众带来正向价值,难以说服观众。

  此外,随着《三十而已》《二十不惑》《欢乐颂》等知名女性题材剧播出,观众已经对“女性手撕渣男,独自美丽”“所有男性角色都爱大女主”“女性相互扶持成长”等常见的都市剧情节审美疲劳,转而追求对女性价值、婚姻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如果亦舒IP剧仍然依循老路,不能实现模式创新,恐怕依然会遭遇“吃名气红利”的争议。

  吉尔说得更感性:当我们扫除过去一年的尘埃,当我们讲述可怕怪兽(年)的故事,当我们告别昼短夜长,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新年的希望:门框上的大红对联,桌子上摆满了佳肴,窗边闪耀着灯笼的光芒。在最黑暗的夜晚,新月在未知的阴影下,向着黎明时分闪耀……

  第四,馄饨(云吞)必须放入肉汤等汤料中食用,而水饺是出锅后蘸着醋食用的。当然,这里所说的馄饨皮与饺子皮的制作方法差异是现代的情况。

  “福建春节假日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据测算,厦门鼓浪屿、南平武夷山、龙岩永定土楼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327.3%、769.0%、276.4%,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4.0%、321.5%、293.1%。”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号28日披露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剧偏好,但毫无疑问,每个年代的人都需要笑。从收音机到电视,从网络到线下,人们接触喜剧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喜剧市场上的供给也越来越丰富。

  上海市文旅局分析,文旅商体融合红“火”都市假日消费。据介绍,上海各大酒店集团推出客房餐饮组合,亲子娱乐、民俗活动、文化主题、数字藏品等特色产品,有效拉动消费。此外,上海演出消费大幅回升,春节七天安排演出602场,同比增长32%,票房销售约1026万元,同比增长42%。

  四川简化生育登记要求#[最新!#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近日,四川成都。消息据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月15日起施行。主要修订以下四方面内容:#四川生育登记取消数量限制#;取消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简化生育登记的要求;增加信息共享的要求。

郭常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