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驯马人:我驯的赛马从不服输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25 05:49:20

  中新网锡林郭勒1月18日电题: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驯马人:我驯的赛马从不服输

  作者 奥蓝 菊娜 兰春萍

  日前,首届“蒙古马精神杯”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镶黄旗站的旗级比赛上,牧民扎木杨扎布的爱马“羽褐”又一次夺冠。这是扎木杨扎布这个冬天的第8块奖牌,也是“羽褐”从业以来的第17个冠军。

  扎木杨扎布是“80后”,是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乃仁陶勒盖嘎查牧民,也是远近闻名的驯马能手。“我的马从不服输,比赛时只要听到发令枪响,就会一往无前朝着终点冲。即使落后,它也会拼尽全力去追赶。”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只要条件允许,牧民们都会养马,对马的感情很深。这里最常见的是蒙古马。在牧民眼中,如果说,蒙古马是桀骜勇猛、吃苦耐劳的代名词,那驯马人则是智慧、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扎木杨扎布爱蒙古马,爱与马在一起。骑马放牧、策马扬鞭贯穿了他37年的草原生活。扎木杨扎布的叔叔是镶黄旗有名的驯马手,所以他从小就跟在叔叔身旁,边帮忙边学驯马的技艺。有时,他还骑着叔叔驯好的马参加比赛,取得不少好名次。

  长大之后,扎木杨扎布开始自己驯赛马参加比赛。这些年来,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那达慕以及各地区举办的传统赛马活动都是他和马儿的舞台。

  1996年是他第一次和自己驯的马参赛,对于初出茅庐的扎木杨扎布而言,印象十分深刻:“没拿到名次。然而,赛场上其他优秀的驯马师与马之间形成的默契,深深震撼了我。”

  为了培养这种默契,扎木杨扎布每年都要找机会参加赛马。十年后的2015年,他终于和自己驯的马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冠军。

  “每匹马都有自己的性格,训练方式各不相同。”扎木杨扎布告诉记者,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和信任,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要“因马而异”。“我年轻时,并不是很懂这个道理,总是用一样的标准、方式对待每一匹马。后来,有一匹马在比赛中腿受伤了,休养了整整两年才恢复。”

  驯马有很多注意事项,连日常的喂食都有大学问。扎木杨扎布用“羽褐”举例说,驯马时,每天凌晨4点起床喂一次,晚上9点以后还要再喂一次,饮水、洗刷等方面也要细心照料。“冬季寒冷,需要养好马膘,在比赛前,根据马的状态, 适当减少喂草量,以确保马的体重,比赛时发挥优势。”

  目前,扎木杨扎布驯着4匹赛马,既有蒙古马,也有改良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以及河北省张北县等地那达慕的赛马比赛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在他家,奖牌、奖状已经攒了好多。“对于我们牧民来说,成为一名好的驯马手,不仅能给自己带来荣誉,还能认识到很多朋友。”

  扎木杨扎布告诉记者,每当跨上马背,听着风在耳边呼啸,他都会觉得自己与心爱的马儿融为一体。

  这个冬天,锡林郭勒草原正在进行首届“蒙古马精神”杯中国马都锡林郭勒蒙古马超级联赛。这是一场为期两月,从嘎查(村)起赛,逐级选拔的四级联赛。连续一个月来,扎木杨扎布和“羽褐”已经连续参加了嘎查、苏木、旗县三级比赛,获得盟级决赛的入场券。

  “这样连续参加比赛,对马体能消耗很大。这些天,我要给‘羽褐’好好补补。”决赛就在一周后,这些天,扎木杨扎布在为自己和马儿做着赛前准备。“在体力补充完备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训练,主要是为了继续培养我俩的默契。”

  扎木杨扎布有两个儿子,大的7岁,小的3岁。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两人已经开始“马背生活”了。在他看来,骑马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和毅力。“赛马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更能够学习到勇敢、拼搏、不服输以及相互关爱、不离不弃。我希望,赛马、驯马能在我家一代代传承下去。”(完)

弗格森曾因为鲁尼是否应该出战世界杯,和埃里克森闹得不愉快

世界杯前,磊子早早的购买了球票,决定实现一个壮举,他计划打卡64场世界杯比赛。“来卡塔尔看球的球迷都可以联系我,我在多哈等你们。”磊子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中留下这样的话。

根据《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等多个全球公认的营商环境晴雨表,卡塔尔是该地区营商条件第四便利的市场。得益于其低税收、优质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的能力以及营商的便利性,它获得了这一优势地位。

那一场比赛,令罗西爱上了足球。但在那个年月,没有过多的渠道可以系统地了解足球,专业的报纸杂志印刷出来送到鞍山需要时间,图书馆、单位的图书角、百货商场……罗西跑遍了,最后和收废纸的大爷成了朋友,旧杂志和旧报纸成为了罗西了解足球的最佳途径。

↑2018俄罗斯世界杯比利时队获季军。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

编辑:王沁鸥

王怡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