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需要怎样的科普?这场活动给出答案

来源: 澎湃网
2024-06-11 01:30:33

  科普的魅力正在于此。日前,“2023科普中国创作汇”在京召开,多位专家、科普达人齐聚一堂, 共同探讨科普之道。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科教频道共同主办,旨在分享创作经验,传递科普方法,激发公众探索科学的热情。

  “原来科学家讲科普,我看不一定,谁都可以来科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道。在他看来,科普应“大道至简”,讲清科学道理、讲明科学进展、讲活科学热点、讲好中国故事。他认为,科普工作需在深奥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的生活点滴间架起桥梁,不但要关注科学本身,也应将目光投向科研背后的人与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卢静就是一名网络科普大V。她的账号“玩骨头的卢老师”在抖音拥有超30万粉丝的博主。从普通人再熟悉不过的一条鱼开始:把它吃掉,再把鱼头骨拼起来,然后拍摄视频科普讲述“如何吃鱼头”。获得粉丝的积极反馈后,卢静又一路把脊椎动物的演化路径“吃”了一遍,以展示骨骼的形式让更多人对生物演化有了具象了解。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魏红祥认为,“要鼓励年轻的创作者们能够以新颖的方式,把他们脑子里的知识释放出来,不必给科普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

  创作汇现场,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用趣味科学实验,展示了“电的奇幻之旅”,引得现场欢呼阵阵。“美丽科学”团队、天文科普创作者刘博洋等,也将知识揉碎掰开,用观众易于理解的传播方式,让晦涩的科学变得生动易懂。

  活动现场还发起了面向全社会发布2024“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星空计划主要通过创作、演讲、培训等三大业务,帮助科技工作者策划选题、打磨文稿、参与演讲、网络发声,两年来重点帮助近600位科技工作者完成创作心愿,完成2500多部培育作品,实现传播量达到8.5亿次,获主流媒体转发推荐超230余次。

  中国网今年1月报道,中国动物园协会教授级高工、副会长谢钟表示,在大熊猫爱好者提出大熊猫“丫丫”疑似“受虐”后,中国动物园协会组织中外专家对“丫丫”进行了多次健康评估,综合判断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于中等健康水平,并且大熊猫在孟菲斯动物园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双方同意继续加强在多边框架内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多努力。双方认为应坚决维护亚太和平稳定,反对引入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和意识形态对立。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13日在发布会上介绍称,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进出口1.28万亿元,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从规模看,2022年中俄贸易保持了稳步增长,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

  爱喊口号、爱开会传达、爱搞“走秀式”调研的罗应光,喜欢给个人形象“上油”,下基层调研讲排场,搞警车引导就高达95次,把官场当秀场。因其习气性的“油”、套路上的“油”,被干部群众戏称为“罗会长”“罗传达”“罗调研”。他自己也承认,在调研、工作中没用心,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成了老百姓所说的“铁掌水上漂”。

  随着国内各家船厂订单增多,“提高生产效率”成了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当时中国占据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效率低、造船周期长,仅为日本劳动成产率的1/23。

  公开资料显示,罗应光出生于1966年12月,云南镇沅人,曾任楚雄州委副书记,昭通市市长,云南省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云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党组书记等职,2014年任玉溪市委书记,2020年6月任云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同年11月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黄秀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