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的不只是茅台,还有范思哲、纪梵希们

来源: 半岛晨报
2024-06-15 21:08:37

  转自:华尔街见闻

  知情人士透露,范思哲的平均折扣从2023年初的约40%,跳升至今年的50%以上。

  近日飞天茅台批发价持续下跌,散瓶价格已逼近2200元。而事实上,降价的不只是茅台,一众国际大牌奢侈品也因库存积压而降价,并且力度前所未有。

  知情人士还称,巴黎世家在天猫上的打折商品数量也增加了一倍以上,占其在天猫平台上1月至4月的销售量的10%以上。去年同期,巴黎世家只在1月份打折销售过商品,当时的平均折扣约为30%。而在2022年的前四个月 ,巴黎世家完全没有降价销售过商品。

  其他品牌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Capri集团旗下的范思哲、LVMH集团旗下的纪梵希以及博柏利集团,都在本月通过天猫和其他国内平台大幅降价,有些品牌的折扣力度甚至超过一半。知情人士透露,范思哲的平均折扣从2023年初的约40%,跳升至今年的50%以上。

  知情人士还表示,今年到目前为止,范思哲等多个高端品牌提供的折扣时间也比2023年更长。今年前4个月,打折商品数量飙升至数百件,而去年同期只有寥寥几件。

  对于这些以独家形象和保值产品为增长动力的品牌来说,这种价格战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通常情况下,奢侈品牌会在奥特莱斯商场或通过私人销售的方式悄悄处理库存,很少会在旗舰平台上如此大张旗鼓地提供大幅折扣。

  媒体援引数字奢侈品集团中国咨询部董事总经理Jacques Roizen表示:“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些折扣是在天猫这个全球最显眼的消费者接触点上提供的,坦率地说,这是很不明智的。这相当于在纽约第五大道或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公开举办促销活动。”

  这一策略凸显出全球时尚品牌在中国大陆面临的困境。虽然高端品牌正寄望中国来提振收入和改善业绩,但作为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坚力量的中国中产阶级,正变得越来越节俭,要么坚持等待打折销售,要么干脆放弃大额消费。

  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品牌,包括开云集团的Gucci、Prada和姐妹品牌Miu Miu,也避免在天猫等中国电商平台上提供公开折扣。

  而当前的奢侈品行业的确呈现出了冰与火相融共存的场景,可以说是有人忧愁,有人欢乐。

  前不久,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法国奢侈品品牌梵克雅宝涨价5%至11%,居然还引发了一波抢购潮。

  香奈儿今年3月份也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全球售价,尽管消费者对于品牌涨价策略有所不满,但香奈儿依然会延续每年涨价两次的政策。香奈儿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此前表示,涨价政策推动销售额增长约9%。

  眼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正在加速变化,涨价对不同品牌会有不同的影响,涨价并不是万能利器。从长远来看,奢侈品涨价会持续,不同奢侈品品牌会保持不同的节奏,但消费者也会越来越精明。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前景依然被看好,但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会呈现出更多样化、加速分级的大趋势,有品牌会继续爆火,也有品牌会被冷落。

责任编辑:刘明亮

  对于上述《暂停接房通知》, 武汉文泓置业一位项目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我们也不想把矛盾转移到业主头上,但确实项目公司账上已经没钱支付水电费了。”

  巨大的创收能力也吸引众多拥有核酸检测业务的企业冲刺IPO。Wind数据显示,目前A股新冠检测指数成分中有50家上市公司,其中有10家是2021年上市,其中不乏之江生物、安旭生物、诺唯赞等因新冠检测业绩大涨的企业,仅2020年度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400%。 

  从小学起就开始踢球的鲁茸锴翥,从来不曾忘记过对足球的初心,那是一份不计较成败、一往无前的热爱;很多人至今仍无法理解吉付拉马,为何要做这样一件希望渺茫的事,但他却依旧像孤勇者一样战斗,只因为这是他热爱的足球。

  锻长板、补短板,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点燃了新的增长引擎。例如常州市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10余年前从零起步,如今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这里,有企业主导全球首个生物纳米磁珠国际标准,有企业掌握氮化镓这一第三代半导体核心关键材料,由此实现我国车规级功率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前行;也有企业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导热膜实现量产,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填补国内石墨烯高导热性应用产业化空白。还有众多企业深耕研发,突破多项关键瓶颈技术,在全球细分市场取得主导地位。

  重庆邮电大学法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童保险服务重庆分公司DRM高级咨询师文铭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任何保险都不建议消费者盲目购买,特别是涉及新冠等疾病类保障产品,通常条款中会对疾病定义、确诊定义、检测定义、适用范围等作出细致明确的约定,消费者需要仔细阅读、正确理解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常荣山建议,已经有过首次感染经历的人群一定要加强日常防护,在免疫力恢复过程中要避免劳累,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交活动。能做到这些,再度感染的可能性会显著降低,而且还能够保护老年人等脆弱群体免受新冠病毒的侵袭。

邱雅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