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 业界专家学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来源: 36氪
2024-06-17 14:22:42

  中新网重庆6月15日电(杨 梦逸)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有哪些冲击?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如何治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13—15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国际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焦点。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认为,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紧密相连,研究国际舆论一定要将国际传播和国际舆论这两个话题交叉进行互动性探讨。

  “国际舆论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舆论生成、传播和影响机制,还能提升我们在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谢耘耕建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合作,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结合、政策和实践结合,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带来内容生产与传播机遇的同时,也将引致认知重塑、价值固化的风险,对国际冲突、网络安全、数字平等提出了挑战。”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说,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立虚假信息甄别机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打击“机器人水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传递正确价值观;夯实人才支撑,壮大国际传播队伍。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适应更多任务,网络空间安全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构建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内容治理、技术治理和人才治理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迫在眉睫。”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内容治理,要加强网络平台内容监管和数据库算法审核。

  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冲击,人与智能技术协作也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认为,未来国际传播实践需要探索一种人与智能技术合作无间的方式,推进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机文明,将对中华文化的彰显、技术发展的关注、价值理性的关怀共同渗透进国际传播的核心议题。智能技术只有在良善价值观的引导下,才能真正从实践和价值双重维度切实赋能国际传播实践。

  “机器智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威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认为,我们要对人工智能技术保持警惕,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引导技术向善,防范一切信息灾害与人的异化。

  年会召开期间还举行了多场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国际舆情与舆论引导、人工智能与国际舆论等话题展开讨论。(完)

  该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约有八百多个项目申报,最终有126个项目获得了资助。截至目前基金已资助了四届文艺项目,今年《狂飙》的出圈也带火了基金。电视剧《狂飙》投入资金达上亿元,申请资金主要用于后期宣发。

<strong>  【典型案例】</strong>

  “这就叫纳米尺寸效应。随着尺度的变化,物质的属性也会发生改变。”张加涛补充道,一般认为,三维空间内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就可被称为纳米材料。而纳米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等相关的工艺及方法,则被统称为纳米技术。

  长线游“如火如荼”,“周边游”同样热度不减。在老家的周边或近郊和家人一起庆祝新年成为“返乡过年族”的首选。福建霞浦、广西阳朔、云南石林、四川西昌、四川都江堰都是春节期间热门周边游目的地。

  一直以来,新造车品牌凭借与生俱来的智能化技术优势,作为品牌市场竞争差异化的落脚点,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彼时,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论调:压倒传统车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并非新能源,而是智能化。不难看出,智能化在汽车市场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旅游市场在快速复苏,侵犯游客权益的套路也在快速“复苏”。新冠病毒感染改为“乙类乙管”以及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后,旅游市场迎来了春天,很多地方都切入了“人从众”模式,游客数量、门票收入等旅游“KPI”大幅反弹,直追疫情前的数据。这样的复苏态势展现了我国旅游市场的活力和韧劲,令人鼓舞。然而,旅游市场上一些损害游客权益的痼疾也同步“复发”了,给游客添了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复苏节奏。

马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