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今年内有望加息至0.5%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5-28 03:56:11

  来源:北京商报

  自日本央行3月宣布退出负利率政策后,市场对其最终的利率水平能达到多少愈发好奇。近期,日本央行在例行操作中意外削减购债规模,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于其在7月加息的押注。目前,市场对于日本央行在7月上调基准利率的预期已经从本月初的约50%上升至约70%。

  5月27日消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称,日本央行将谨慎采取行动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植田和男在日本央行年度国际会议上发表讲话称,与全球其他央行相比,日本央行面临的一些挑战是独有的,尤为困难。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则表示,仍然面临着“将通胀预期锚定在2%的巨大挑战”。

  他们的表态让日本央行政策进一步正常化的前景日益明朗,日本国债收益率在东京午盘上涨。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1.5个基点,至1.02%,为2012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美元兑日元微跌至156.75,早些时候最低触及156.65。

  此外,日本央行前理事会成员政井贵子表示,如果经济状况大致保持不变,日本央行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将基准利率上调至0.5%。政井贵子称:“这真的取决于实体经济,但如果经济预期保持在目前的水平,我认为再加息一两次是可以的,最终加息至0.5%左右。”

  她表示,由于过去两年物价上涨,企业和家庭的通胀预期已经改变。日本央行希望确保一切正常,但同时他们也必须应对副作用,即日元走弱。日本央行需要加强在日元问题上的沟通,并对其可能对消费造成的影响保持警惕。

  日本央行的转变发生在日元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主要原因是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利差。长期以来,包括日本国内资本在内,大量资金以低成本的日元资金对外投资,在美元利率升高之后,这种情况则更为显著。虽然日本股市近年来开始吸引部分国际资本流入,但整体而言,日美利差加大,导致的套利交易仍然不断压 低日元汇率。

  市场认为,央行的举动将缩减日美利差,比政府入场干预对缓解日元贬值更为有效。此外,越来越多的人预计,日本央行在潜在的7月加息前,可能会在6月会议宣布更大范围地削减购债规模。

  尽管市场预期日本央行将致力于实现利率正常化并支持日元走强,但投资者对于7月之后的展望仍存在分歧。一些市场指标显示,交易员仅预计今年除了日本央行3月的行动之外,还有大约一次的进一步加息。

  然而,一位前日本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称,日本央行今年可能会再加息多达三次,鉴于其“过度”宽松的利率设置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下一次加息可能最早在6月份。

  因市场押注日本将尽快升息以支撑日元,近期,日本基准国债收益率攀升至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是前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开始实施激进货币宽松政策时的水平。日本20年至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鼓励日本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国内债券市场。

  另有分析人士说,如果日本的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3%以上,且工资增长保持强劲,那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底更有可能在1%左右。

  不过,如果日本央行加息并加快退出QE,则日本经济能否承受利率上升的压力仍是未知数。在日本经济疲弱的情况下,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也面临两难的取舍。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曾指出,日元贬值虽然有利于日本对外出口,有利于日本资本市场,但其实在输入型通胀的作用下,整体对日本经济可能并不利。今年以来,虽然日本央行3月份退出了负利率政策,但并没能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60的历史低位。但日本央行QE政策之下的日元贬值,对日本经济的危害也进一步显现出来。

  今年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下降2%,环比去年四季度下降0.5%。这是去年四季度之后,日本经济季度GDP重新回到负增长的低迷状态。在通胀方面,自2022年4月以来,日本核心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24个月位于2%通胀目标上方,是1995年日本陷入通缩以来,核心CPI最长时间持续高于2%。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日本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工资却在缩水,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同时来袭,日本正在迎来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王许宁

  为了拉快进度,作为AI框架的组成部分,查克·舒默计划从今年9月起举办一系列人工智能洞察力论坛,涵盖创新、知识产权、国家安全和隐私在内的10个主题。他告诉外界,洞察论坛不会取代国会关于人工智能的听证会,而是同步进行,以便立法机构可以在几个月而不是几年内推出有关该技术的政策。他预计,美国的AI立法可能要到秋天“才能开始看到一些具体的东西”。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吉利控股没有单纯以市场指标来衡量成功与否,在近日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吉利控股首次发布全球ESG战略,聚焦合规与商业道德、气候行动、资源保护、交通出行、价值链责任、员工与社区六大领域,助力应对气候和环境挑战,推动汽车产业生态可持续变革,向2045年实现全链路碳中和迈进。

  “现行立法在一定程度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监管的需求。预防技术风险,保障技术安全只是治理过程,其最终目的仍然还是需要回归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层面。毕竟人工智能法律不是限制产业发展,而是引导和保障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赵精武说。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小型车的份额占比开始萎缩,中大型车的占比从2022年的32%提升到2023年1-4月的35%。其中,2023年1-4月B 级车(中级车)份额较2022年增加2%至29%;C级车份额较2022年增加1%至6%。

  2019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陆续对相关平台企业旗下的支付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美团金融、滴滴金融等企业旗下的8家支付机构进行过处罚,也曾对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4家商业银行开展执法检查并予以处罚。

  随着特斯拉、比亚迪对于供应链、产业链不断深入的控制,规模效应已经足以掌控市场的定价权。而“油电同价”时代的开启,或许也将拉开中级车市场新一轮“定价权”之争。

李盈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