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刮乐”为何销售火爆到缺货,发行机构为何不能加印?

来源: 能源网
2024-05-26 14:51:11

  近日,“刮刮乐”在社交平台成为热议焦点。这种即开型彩票在全国多地彩票店出现了缺货的情况,在一些城市,虽然店铺会有少量补货,但产品种类也远不如以前丰富。中国福利彩票及中国体育彩票两大发行机构表示,紧缺主要是因为生产供应跟不上导致缺票,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缓解。

  为何会掀起购买即开型彩票的热潮?怎么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彩票的公益属性?

  即开型彩票销售火爆,多地出现缺货现象

  这几年,多地掀起刮刮乐热潮。即开型彩票的特点就是在网点“即买即开”,人们熟知的刮刮乐,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此外,中国体育彩票也发行了一款即开即兑型彩票,叫顶呱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即开票的返奖奖金比例为65%,公益金比例为20%,发行费比例为15%。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薛红认为,我国彩票的发展相对平稳,呈现正增长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即开型彩票销售1190.21亿元,增长100.2%。今年1月至3月,即开型彩票销售量占彩票销售总量的26.1%,总共刮了38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174亿元,同比暴涨81.4%。

  记者采访中发现,北京、江苏、浙江等多地出现了即开型彩票短缺的情况。

  江苏苏州一家彩票店工作人员表示,生意好的时候“一票难求”,一天能销售18000元左右。

  北京西城一家彩票店老板说,店铺断货有一阵子了,刚到的货品种较少。

  浙江绍兴的一家彩票店老板表示,刮刮乐比电脑票好卖,福彩中心给多少票,他们就拿多少票,现在已经限票了。

  就多地即开票出现短缺的情况,记者分别致电中国福彩及中国体彩客服热线,对方表示,缺货的主要原因还是供需关系:

  中国福彩工作人员表示,即开票市场需求旺盛,生产供应不上,导致缺票,这个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解。

  中国体育彩票工作人员表示,即开票比较热销,短期内可能会存在票种更少的情况。

  为何会掀起购买即开型彩票的热潮?

  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即开型彩票就开始发展,在当下迎来了翻倍式增长。在彩票店工作人员及消费者看来,相对于老彩民研究数字,即开票趣味性强、常变常新、即开即兑、返奖率高,充满惊喜。

  短视频及明星的示范效应也是即开型彩票火爆的重要原因: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围绕着即开票展开的内容,比如“清空店铺的刮刮乐能赚多少钱”“随机挑选刮刮乐,中多少奖金吃多少”。这样的视频,播放量高的甚至在百万以上。

  一些明星、名人将即开票做成花束,让不少年轻人觉得创意十足、纷纷效仿。

  在专家看来,即开型彩票火爆的原因还不止 于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彩票店开到了繁华的商超综合体、美食街、地铁商业街等场所,不仅贴近人们的生活,娱乐性和时尚感都大大增强。

  中国彩票行业沙龙创始人苏国京:数字彩票要等好几天才能开奖,很多年轻人当下更想知道结果,所以即开型彩票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

  发行机构为什么不能加印即开型彩票?

  苏国京表示,我国彩票实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及“预算管理”,彩票发行费往往是上一年经审批通过的预算金额,不能随意修改。“彩票机构今年就要把明年准备花的所有费用进行预算,然后报给财政审批。预算一旦审批,不能轻易修改,所以当某一年的销量突然发生变化,会发生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专家表示,在即开票火爆的同时,除了关注市场潜力的发掘、市场供给的调控,还应该加强彩票行业的管理与正确引导,特别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彩票的公益属性,防范因博弈心理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王薛红提醒,行业发展一定要细水长流、量力而行。“彩票是一种消费的娱乐产品,而不是一种投资行为。建议公众从公益的角度去购买它,在娱乐中做公益,还可能有幸获得大奖或小奖。”

责任编辑:杨赐

  1月3日是2023年的首个工作日,促消费成为各地政府会议中的高频词。

  国有企业攻坚克难谋转型,努力做强做优做大。“今年我们将投资1500万元,升级冷热装备的智能制造生产线,抢占工业互联网新赛道。”辽宁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纪志坚说。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是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分冬、夏两季。参赛选手年龄为17周岁至25周岁,仅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一年的大学生。

  “逢监必收”,虽然蒋庆树只是副科级,但在他管辖范围内的建筑工程企业没有一个能逃脱,全被他一一收了个遍。蒋庆树深谙“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他都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每月收“红包雨”,更成为他工作的一种习惯,就像他交代的那样“送我钱的我记不清,没送我的我反而印象更加深刻。”

  返乡创业的“竹笋兄弟”李由、李远富,创办了一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李远富在当地收购新鲜竹笋,李由负责销售。村民们采挖的竹笋在合作社车间经过打冷、包装、发运,第二天就会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市场上。

  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车企们纷纷采取不同方式应对。记者调研了解到,特斯拉和小鹏自掏腰包承担“国补”差额,并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推出限时保险补贴和不同程度满减。比亚迪、哪吒汽车、长安深蓝等品牌则以上调价格来应对。

谢仁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