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酒产业进入“滞胀期”了吗?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07 09:46:59

最近,贵州的酒业热闻不断:先是备受瞩目的茅台集团股东大会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随后,习酒股权结构的变动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些重磅事件之前,2024年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的召开,同样吸引了业内乃至跨行业的高度关注。

会上发布的《2023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30.4万千升,同比增长6.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

业绩一片向好的背后,再次印证了贵州白酒强大的市场“吸金”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向阳而生的背后,利润却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4%。

要知道,2023年贵州白酒在产量与总营收上,均实现了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成为行业领跑者,但其利润表现却出乎意料地录得两位数的负增长,与整体行业的盈利增长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下降2.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2328亿元,同比增长7.5%。

如果再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贵州白酒利润下降连带着其在全国的占比也从43.9%下降到37.3%。不仅如此,《报告》还披露,2023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亏损白酒企业93户、亏损面扩大17.7%,亏损额11.7亿元、同比增长88.7%。

针对这些现状,《报告》也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几个关键点:

一是分化发展加剧、结构性矛盾突出。

白酒产业向赤水河流域集中态势明显,品牌、市场等资源向优势酒企集中态势明显,中小酒企生产经营成本高、生存压力大态势明显。优质产能不足,低质、低效产能重复建设,在一定范围存在分化发展态势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

受此大环境影响,贵州白酒市场正从多元竞争向高度分化的格局转变。《报告》揭示,仅茅台、习酒、国台、珍酒、金沙酒业、董酒、钓鱼台、小糊涂仙酒业8家领军酒企就占据了全省白酒产值的89.7%和利润的98%,显示出产区内的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二是库存高企、价格竞争激烈。

除了飞天茅台,其他产品普遍存在价格倒挂的情况。重点企业通过控量挺价等积极的营销策略,部分产品基本实现价格触底,个别产品略有回升,但大部分产品价格倒挂现象仍在持续。再加上行业竞争加剧,企业营销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率下滑。

“一般来说,品类增速下滑,利润下滑,规模企业业绩下降,就预示着该品类进入滞胀期。”北京圣雄品牌策划总经理邹文武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当前,贵州产区内原酒销售遭遇瓶颈,许多企业面临开工难的困境,即便是盛名在外,茅台镇上的游客量也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茅台酒价的回调以及系列酒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再叠加其他品牌普遍承受着高库存压力,这些迹象都表明,酱酒品类正处于一个明显的市场调整期,凸显了行业滞胀的特点。下一步,或要做好迎接酱酒品类进入滞胀期的挑战。

的确,自2021年下半年起,酱酒市场就显现出增速减缓的迹象,动销率未能维持过往的高速增长步伐,这也标志着酱酒行业步入了一个更为成熟且复杂的阶段。

进入2024年,伴随着行业周期性波动减缓,存量博弈竞争将更为残酷。在此关键时刻,行业内部分化进一步加深,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尤为突出。到底该如何夯实基础?又该如 何积极开拓创新,推动贵州白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或许是黔酒每一家企业都要思考的新课题,毕竟,大家还有个2027年要实现3000亿的共同目标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总结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展望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希望寄予青年”。豪情满怀的宣示、语重心长的嘱托、殷切深情的祝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奋进的力量,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部分市民担心献血影响健康,对此,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表示,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一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果50公斤的人献血200或400毫升,即占自身总血量的5%或10%,体重重的人占比会更低。另外献血是采集人体的外周血,献血后肝、脾、肺等储血脏器中的血液会迅速补充至外周血中,恢复循环血容量。因此献血并不会影响健康,也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我们深知: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这样的“爱心助农”同期在很多地方上演:南京的“西瓜换房”,广州的“荔枝换房”,重庆的置业顾问则通过帮客户打谷子实现成交……花哨的外壳之下,营销动作的核心仍是变相作为打折优惠,充分发掘当地的购房需求。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日电 题:2023“聚英”论坛在京举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钱生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