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州百年骑楼街的“三种味”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5-30 10:38:27

  中新社广州1月27日电 题:广州百年骑楼街的“三种味”

  作者 程景伟 陈悦辉

  珠江边上的一德路,被称为广州最有“味道”的古街,整条街充满海产品的咸腥味,还有浓厚的历史味儿。如今,随着春节临近,又多了一种独特的广府年味。

  一德路地处广州越秀区,已形成东至海珠广场、南至沿江路、西至人民南路、北至大新路,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一德路商圈,其走向与珠江大致平行。一德路从民国时期沿用至今。其之所以被称为一德路,是因为昔日附近有一个“一德社学”,故取该名。

  始建于1863年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就在一德路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年,中国的工匠在石室建筑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让这座建筑充满着中西合璧的色彩。一百多年后,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

  由于坐拥水陆两路交通便利,一德路自古商贸兴盛。从最早的麻品生意,到后来的菜栏、果栏和鱼栏等集市,再到闻名海内外的海味干果集散地,这里的商脉长盛不衰。一德路上商住两用、能遮风挡雨的广式骑楼,便是百年历史的见证。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官网介绍称,目前一德路海味干果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味干果集散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一德路海味干果的销售量占到全国的70%左右。

  行走在一德路,阵阵腥味扑面而来,有些人或许难以接受,但“老广”(广州人的俗称)却说:“有腥气”就是“有生机”。虽然当下寒气逼人,但商家的叫卖声、店铺播放的音乐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各家商铺内摆放着鱼胶、海参、鲍鱼、元贝、虾仁等产品,琳琅满目。有店主称,进入腊月后,批发、购买年货的顾客明显增多,海味干货销量可观。

  不少潮汕人在这里做起了家族生意。柳老板和黄老板都在年轻时接手父辈的生意,一晃20年过去了。他们坦言,2023年生意有所好转,海味产品出口至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且出口额远多于内销。

  红灯笼、福字帖、新年挂饰、利是封……与平常不同的是,现在的一德路,随处可见的一抹抹“中国红”,将过年的气氛直接拉满。具有龙年元素的利是封、挂饰等物品备受市民欢迎。

  一路上,前来“扫货”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丁小姐称,来到一德路,看见满街的红灯笼和福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年来了”。

  确实,在广州,最有年味的地方,除了春节“花市”,就要数一德路了。

  商贸繁荣千年,依旧活力四射。如今,一德路的商业形态更丰富 多元,以一德路为核心的整个商圈拥有食品、海味干果、玩具、鞋业等五大商会,约30个专业市场

  一德路商圈正在向企业定制总部、共享办公等方向转型,原创设计、动漫孵化、潮品、电商、直播等产业形态也正在这里崛起。(完)

  在受访专家看来,将年龄作为招聘门槛,对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2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江苏省盱眙县十三个乡镇的群众表演队带着各自的特色民俗巡游街头,舞龙舞狮、花船驴灯、十三番锣鼓……欢乐闹元宵。当日,当地举办“欢乐山城美好盱眙”第八届元宵节民俗汇演活动,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元宵味儿“浓”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临县一家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马永珍正为招工忙碌。“这几天已经向青岛、南通输送了160人。”马永珍说,正月十六还将向外地输送第三批外出务工人员。

  “我很喜欢带着相机走街串巷,特别是在市井小巷,感受杭州老底子的人文气息。用相机随时记录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影像于我而言,已超越创作本身,成为联结两岸最直观的交流方式。以影像作为媒介,我不仅可以随时和台湾的亲朋好友分享大陆的点滴见闻,还能增进两岸青年间的了解、传播正能量。”周庭盈说。

  亏欠家人,害怕保护不了他们

沈长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