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900点!龙年首日A股这些行业爆发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4 01:35:54

  文/陈康亮

  在甲辰龙年的首个交易日,中国A股迎来开门红,沪指重返2900点,主要股指悉数上涨,行业板块多数收涨,人工智能概念股爆发,教育、互联网服务、文化传媒、计算机设备、通信服务、游戏、软件开发板块涨幅居前,证券、能源金属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19日收盘,上证指数报2910.54点,涨幅为1.56%;深证成指报8902.33点,涨幅为0.93%;创业板指报1746.42点,涨1.13%。市场成交额超过9500亿元,两市超4200只个股上涨。

  Sora点燃AI概念板块

  盘面上,AI概念板块、教育板块当天涨幅居前。其中,多模态AI、AIGC等概念板块全线大涨,众多成分股收获涨停板。盘中,根据金融数据服务商东方财富的数据,前述板块整体涨幅分别逾10%和8%。个股方面,中文在线、宣亚国际、易点天下、当虹科技等个股当天均录得20%的涨幅。

  19日,A股多模态AI概念板块个股表现。

  近期,美国公司OpenAI正式发布其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广受市场关注。Sora可根据简短提示词,生成长达60s的高清短视频,将此前行业视频生成长度大幅提升。Sora的诞生预示着用户可以省去繁琐冗杂的制作过程,将自我想象力转换为视频作品,有望提升短视频创作效率,加速短视频平台发展。

  华福证券分析师施晓俊表示,相比单模态,多模态大模型同时处理文本、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类信息,与现实世界融合度高,更符合人类接收、处理和表达信息的方式,有望推动AI进一步发展。OpenAl正在推动多模态军备竞赛,近期OpenAI发布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能够根据文本指令或静态图像生成1分钟的视频,其中包含精细复杂的场景、生动的角色表情以及复杂的镜头运动,能够很好地模拟和理解现实世界。多模态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正在不断扩展和提升,看好具有算法、数据等先发优势的国产大模型厂商。

  龙年A股将如何走?

  展望农历龙年A 股的走势,不少机构首席都持乐观态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预计中国官方支持经济复苏的政策还会进一步加码,龙年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将会增强。随着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资本市场表现也会更好。此外,2024年美联储有望进入降息周期,整个龙年人民币汇率预计以升值趋势为主,这会提升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吸引外资流入人民币资产,对于A股的走势将会形成支撑。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对龙年A股持乐观态度,他认为A股市场将呈现低开高走,市场将逐步认知到中国经济并无失速风险,政策也具备相当的弹性和灵活性。而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后,股票市场最终因估值吸引力将获得资金流入,且龙年A股供给压力将大幅舒缓,供求关系显著改善。

  持类似态度还包括不少外资机构人士。

  施罗德基金首席投资官安昀表示,在资产配置层面,对股票市场观点较为积极。从估值角度看,A股无论是和历史比,还是和国际比,或者跨资产比,都处于性价比突出的位置。政策刺激已然在路上,空间有待打开。金融市场参与者及社会对于股票的情绪较低,未来也存在资金再平衡的空间。

  贝莱德基金首席投资官陆文杰表示,展望2024年,中国经济会在政策的承托下温和复苏,优秀的企业盈利有望得到修复,其中具备出海逻辑的企业在新一年全球宏观格局下或体现出增长亮点。此外,不少优质的A股资产在近年来的调整后极具估值性价比,随着美国利率压力逐步消解、市场风险偏好改善等积极催化发生,中国权益市场的超额回报值得期待。

  武潇是永康市一家知名运动器材企业的副总经理。开年到现在,他只完成了招聘目标的30%。“我们想招18至40周岁的,但这个年龄段在市面上并不好招,真正有求职需求、很稳定的,往往是40至60周岁的。”

  “先争取香港船东到国内订船。”六机部经过反复调研,得出一致意见。作为最繁华的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之一,香港聚集着上百家船东,其中不乏爱国人士,且地理距离近,语言相通,便于设备维修和沟通联系。几经斟酌,最终将首选船东锁定在了包玉刚、包玉星兄弟身上。

  “中国船厂向日本学习的内容,逐渐从技术交流、业务咨询,发展到派员工赴日考察、进修、培训,继而学习引进日本的管理体制。”胡可一介绍说,一批批技术人员进修回国后,成长为各家船厂的技术骨干、厂长,那段中日蜜月时期,中国储备了一批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为国内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裘新本身复旦新闻系毕业,从多家媒体机构任领导,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兜兜转转再回到母校,如今成为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自“小三通”客运航线正式启动以来,已安全运营21.7万航次,运送旅客2208万人次。福建交通运输部门将以此次复航为契机,持续做好“小三通”客运航线常态化运营服务与保障工作,促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江南造船集团也意识到了产品结构问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青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前后,集团根据自身技术储备和市场需求做出战略调整,针对气体船这一潜在增量市场,开始研发建造超大型液化气体运输船(VLGC)和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

林辛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