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笔鲟鱼活体抵押贷款签约 解决银行“不敢贷”问题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6-17 02:44:27

  中新网杭州11月17日电 (钱晨菲)17日,2023年浙江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联合体会议在杭州举行。现场,全国首个养殖水产品生物活体抵押贷款政策文件——《浙江省畜牧业、渔业资产抵押贷款 操作指引(暂行)》(下称操作指引)发布;全国首笔鲟鱼活体抵押贷款签约,解决银行“不能贷”“不敢贷”的问

  会上,中国工商银行淳安县支行与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渔业生物活体资产抵押贷款合同,首期鲟鱼活体抵押贷款额度1000万元。该企业是全球鱼子酱行业的龙头企业,2022年该企业鱼子酱出口量占中国出口量的68%,在全球市场占据约三分之一份额。

  “鲟鱼养殖周期很长,从苗种养殖到可加工成鱼子酱需要7年到15年。截至10月末,我们企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达到6.8038亿元,占企业总资产的53.36%。”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说,由于渔业生物活体资产抵押难,所以企业之前主要通过信用贷款方式支撑资金需求,此次操作指引出台和签约是一次试水,为养殖型企业打开了新路径。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处长李万虎介绍,浙江出台操作指引并将渔业活体纳入抵押,主要是为了解决水产养殖活体价值评估难和融资风险大两大问题。水产养殖投入较大,但活体资产位于水中,价值难以直观评估,造成银行“不能贷”和”不敢贷”,很多水产养殖户无法通过抵押获得金融资金支持。

  据了解,针对价值评估难,操作指引创新性提出可通过养殖日志及投饲率、历史养殖水平和区域产量等评估因素,结合当地市场价格和同等品牌售价综合评估确定,解决银行“不能贷”的问题。针对融资风险大的问题,操作指引明确鼓励银行金融机构与融资租赁、保险、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机构联动,分散贷款风险;支持和鼓励贷款人对畜牧业、渔业资产抵押贷款实施尽职免责制度,提高银行客户经理积极性,解决银行“不敢贷”的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三农”部门一道,不断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支农惠农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全省涉农贷款新增1.08万亿元,授信规模居全国第一;该省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9.2%,位居全国第一。(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3/56/9687772775911150276.jpg" alt="" />

  “目前店内抗原、血氧仪都充足。”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线下药店发现,与此前缺货的状态不同,店内包括抗原、N95口罩、血氧仪等在内的防疫物资供应量增大,有的药店甚至将N95口罩、抗原检测试剂摆在门口或柜台显眼处,并打出甩卖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杭州亚运会、世预赛36强、2023年亚洲杯赛的竞赛周期接近,且亚运代表队与国足在人员征调方面存在交集,因此两队客观上也需要合理统筹备战计划,互补互助。

  在合规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相比此前更为严格,进一步强调了分类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严防利用信托机制灵活性变相开展违规业务。

  上海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茅益民表示,诺氟沙星是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才有效果,它并不适合新冠病毒引起的腹泻,滥用抗生素会损伤肝脏,甚至加重腹泻。

  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有哪些好处呢?谁会受益呢?

林彦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