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谈韩国电池厂起火:行业不要卷价格 而要卷质量,卷安全

来源: 观察网
2024-06-25 20:08:32

6月24日,韩国一电池工厂突发大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新能源电池安全生产再次成为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电池从设计、制造到应用、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安全都是重中之重。我所担心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洞察技术,还没有解决他们的安全问题。如果这些电池大量投用,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一系列灾难。”曾毓群说。

“电池作为储能设备,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时,就会像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必须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将缺陷率控制在十亿分之一,这是所有优秀的电池公司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说,技术的焦点不仅在于性能,还包括安全性、可靠性,这是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不是卷王”

对于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内卷”以及“卷王”的称号,曾毓群表示,不存在什么“卷王”,“宁德时代不做价格竞争,而是做价值竞争。”

曾毓群举例表示,“一个人的电池做出来,它是500个循环,它可能是一块钱,我如果做出来的电池是5000个循环,我是1块5毛钱,5000跟500,这个就差了10倍。所以从价值的角度,算上电池每一个循环(的成本),带的电量,或者能续航的里程,整个平均下来我们的产品是最有价值的。”

因此,曾毓群认为,不应该卷产品在买卖的时候的价格,而是卷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价值是最好的,这才是我们要卷的东西,所以卷是要卷,把技术的创新方面进行卷,把质量进行卷,把安全进行卷。”曾毓群说。

“昨天的韩国的电池厂起火了,据报道这个电池厂是在电池包装环节起火,电池如果放在家里,安全会怎样?可能卷的时候价格便宜5%、10%,但是它带来了无穷的隐患,长期的价值不好。”曾毓群说。

既然是比赛就需要投入,不过曾毓群认为,企业之间比研发投入的百分比意义不大。宁德时代去年营收超过4000亿元,研发费用是几百亿元,小一些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看起来不小,但其实就是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大约40亿元。

凝聚态电池已经应用于4吨重的飞机

在此次论坛上,曾毓群还透露了宁德时代电池技术最新的研发进展。

其中,关于能量密度高达每公斤500瓦时的凝聚态电池,据曾毓群介绍,目前样品和试生产产品已经在飞机上应用,现在4吨重的飞机已经可以用这种电池起飞,期待未来8.8吨的飞机也同样能实现目标。

“也许在2027年或者2028年,这类电池可以应用于4座的小型私人飞机,完成一定范围的飞行。如果我们能把续航范围提升到2000公里或3000公里,那么私人飞机甚至商务喷气机的普及也将更加触手可及。”

但他也承认,凝聚态电池成本比较高。

此外,关于钠离子电池,曾毓群说,如果把宁德时代的技术水平按1到10分进行评估,第二代钠离子电池已经达到了7分。宁德时代或在明年宣布一款新一代钠离子电池系统,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显著改善低温性能。

“现在,许多人都在解决电动汽车电池的低温运行问题,比如在-20°C或-30°C的环境中运行的难点,那么钠离子电池在这方面表现就非常出色。当然,钠离子电池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能量密度不够高。但如果我们把钠离子电池与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结合起来,形成AB电池组,这就会是另一种创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曾毓群说。

根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全球动力电池统计数据,今年1—4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16.2GWh,同比增长21.8%。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81.4GWh,同比增长30%,市场份额达37.7%,为全球唯一一家市占率超30%的电池制造商,稳居榜首。

此前,宁德时代已连续七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榜首。去年全年,该公司的全球市占率为36.8%。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文章来源:澎湃新 闻

原标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谈韩国电池厂起火:行业不要卷价格,而要卷质量,卷安全

  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萍乡市商务局党委副书记、局长;

<strong>全球变暖背景下 近三十年我国雾凇日数显著减少</strong>

  <strong>(新春走基层)山东泰安:赶黄河大集 寻年味</strong>

  “从法律效力上来说,补充条款要高于合同条款,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对补充协议的具体条款充分理解。”谢龙表示,开发商有义务充分说明每个条款的具体内容,消费者也可以拒绝一些不合理的条款。同时,从法律上来说,一些对消费者特别不公平的条款也是无效的。当然,具体要根据条款内容来判断。

  在贵州、青海,被查的遵义中审会计师事务所、青海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分别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据悉,中国船政文化城占地约116公顷,按功能定位分为官街片区、船厂片区、马限山片区、旧港区片区、罗星塔片区等五大片区。其中,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船厂片区,经过古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后,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书局、轮机车间、绘事院、铁胁厂等重要工业建筑,创新性地将科技元素和船政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从“外貌”到内在“气质”的蜕变。

姜怡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