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90后”巧手制香包 端午祝福远走海内外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6-10 17:12:03

  中新网嘉兴6月7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端午临近,在江南多地,各式香囊、香包成了抢手货。连日来,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五丰村村民夏晓梅正在日夜赶工,抢在端午节之前,把这份“浓缩的祝福”发往世界各地。

  “历本袋是专属于小孩子的香包,老辈人借此表达对下一代人的祝福。端午快到了,本地的长辈急着寄给在外地定居或者工作的孩子,让远在异乡的孩子感受一下节日氛围。”夏晓梅说。

  她口中的历本袋,是桐乡本土版的香包。“历”代表“日历”,“本”代表“书本、报纸”,顾名思义,小香包中加入了报纸、日历的“墨香”碎屑。在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让刚出生的孩童佩戴历本袋,以祈求健康平安的传统习俗。

  这两年,夏晓梅察觉到,自己制作的“土作品”越来越受外国人欢迎。

  最近,她一天最多能寄送上百个历本袋,且有不少订单发往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

  “海外订单大多是长辈送给在外读书、上班的小朋友和年轻人,很多人会选择历本袋、虎头衣、虎头鞋,搭配一整套寄过去,希望孩子能健康平安。此外,也有人把历本袋送给外国朋友作伴手礼,这是中国的手工艺品,他们特别喜欢。”看着自己缝制的历本袋,变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信物,夏晓梅十分开心。

  虽是“90后”,但夏晓梅已经有18年手工“工龄”。

  她回忆道,小时候,奶奶制作的历本袋在当地远近闻名,自己从小跟着奶奶做针线活,耳濡目染便学会了刺绣。后来,老一辈人年纪大了,她便接过了这门手艺。

  如今,在公司从事财务工作,夏晓梅只能利用空闲时间缝制历本袋,忙得手脚并用。“每一个都是我手工缝的,复杂款要近十天才做一个,简单小巧的一天可以缝两三个。”夏晓梅说,传统的花篮、虎头、正方形款式最受欢迎,粽子、龙舟、卡通形象等新样式也有不少人喜欢。

  一枚加入了艾草、香料、中草药的香包,既可驱蚊避虫、提神醒脑,也在互赠中,传递着节日的喜庆与祝福。

  眼下,历本袋的火热,折射出当代人的过节新趋势。2024年端午前夕,民俗手工艺品花样不断焕新,艾草花束、卡通五彩绳、粽子玩偶……风靡社交媒体,“端午+创意”以更时尚的姿态融入了年轻人的生活。

  “除端午外,每年我都会做十二 生肖历本袋,在销售旺季推出一些节日限定款。”夏晓梅说,在保留老底子款式和用途的基础上,她已开发了车挂、钥匙扣、装饰品、收藏品等多种形式的历本袋,让老手艺更有“新意”。(完)

  研讨会以“国际中文教育在东盟——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由泰国格乐大学中国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主办,中国-东盟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泰国格乐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建立)承办,中国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台湾清华大学华文文学研究所、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泰国皇太后大学、蓝康恒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及泰国华文教师公会协办。

  山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全省累计设立各类专家服务基地277家,吸引集聚2.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2.8万余个,落地项目3100余个,转化科研成果4300余项。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淄博2月5日电 题:百年淄博花灯闹“今宵” 点亮人间平安年

  12时35分,搭载着务工人员的D3755次列车准时从柳州站驶出,到达广州南站后,当地人社部门将安排专车将务工人员转送至各地市,实现“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的暖心服务。

  “咱们山东这边赶集叫赶集,四川、云南那边叫赶场。”除了不同地方的方言,风俗习惯、景点和特征等也成为谭英换“寻亲路”上的必用“绝招”。“一名公益寻亲志愿者最重要的是有耐心,大部分流浪人员是不想与人沟通的,就需要反复地询问对方去过哪些地方,喜欢吃什么,还记得什么人,什么事等信息。”

  京秦高速公路全长约264公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四纵四横一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秦高速遵秦段全长约165公里,总投资约314亿元,项目起点是下院寺枢纽互通,途经唐山市遵化、迁西、迁安和秦皇岛市卢龙、抚宁、海港、山海关7个县(市、区),终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设有桥梁47座,隧道13座,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

刘彦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