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杜家骥教授讲清史 康熙的“红票”见证东西交流往事

来源: 凤凰网
2024-06-14 01:55:03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2019年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出现了一张康熙皇帝1716年发去欧洲的谕令,内容是寻找他派去罗马多年而杳无音讯的洋钦差。这份谕令呈朱红色,历史上又称“红票”。因正史中没有记载,红票的来历一直成谜。康熙为何会派西洋传教士做钦差?派他们到欧洲去所为何事?

  商务印书馆日前推出的《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以红票作为叙事切入点,抽丝剥茧,围绕清初皇室特别是康熙帝与汤若望、南怀仁为代表的北京传教士群体之间的互动,讲述了一段清朝宫廷与西洋深度接触的 往事。

  作为该书审订专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家骥11日晚在涵芬楼书店现场和线上的读者举办了以“清朝皇帝的宫廷制度”为题的讲座,帮助读者了解清初历史和清朝统治特性相关的制度常识。

  讲座开始,杜家骥从明清两代的宫廷差异入手,用一张详细的清朝皇宫内部图,讲解皇宫各部分的具体功能,进而讲到三类重要的宫廷人员:内务府包衣、各类“行走”官员以及西洋传教士,其各自的职责和作用。

  他表示,传教士是清初宫廷的一大特色——顺治皇帝与传教士汤若望交往密切;康熙朝,西方传教士服务于宫廷,相当长时间里,康熙皇帝几乎每天都与传教士打交道,关系也比较密切。“康熙曾患疟疾,就是吃了传教士的药得以治愈。他还向他们学习数学和天文知识,也让他们教授皇子音乐知识;还让传教士修历法,担任钦天监观测天象,甚至任命传教士南怀仁督造火炮。清宫造办处里除了有大量的满汉工匠和艺人,还有传教士画家任职,著名的郎世宁就在其中。”

  他介绍,《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一书对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有着详细介绍,这个群体与中国各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上至皇帝高官、下至贩夫走卒。该书也对“红票”的历史做了考证,作者孙天立现为独立学者,精读中西文献,细加论证,在诸如中西礼仪之争等热点问题上有原创性见解。

  杜家骥认为,书中阐述的一些史事,对于理解清代皇帝皇权行使的特点、内廷与外朝行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新内容与思路。

  据悉,自4月份上市以来,《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一书收获诸多好评,登上多个重量级图书榜单,获得许倬云、杜家骥、夏伯嘉、罗新、李雪涛等多位学者大家的推荐。(完)

  长治市(9家):太行山大峡谷(含八泉峡)、欢乐太行谷景区、黄崖洞文化旅游区、中太行洗耳河景区、四方山景区、八路军文化园、通天峡景区、天脊山景区、老爷山风景区

  那段时间,米登瑞的手机从不关机,每天忙的时候要接200多个电话,大部分都是群众打来的。问题解决后,苏永生很激动:“解决了这个‘老大难’,咱们终于能够‘轻装上阵’了!”

  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姚蔚铭告诉记者,最开始他分享的内容主要发布在知乎平台,“我不仅自己分享,还会去回答一些网友的相关问题。回答得多了,就渐渐被关注,然后有更多的网友去主动邀请我回答。我发现网友的问题各式各样,还有很多我也不懂的知识点。于是我一边在课堂上记下老师教的内容,一边自己查找文献,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当时经常要回答一些非专业网友们的问题,所以我就尽量把枯燥冗长的专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又有趣,形成了比较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姚蔚铭告诉记者,因为不断地积累内容,在毕业时,他的知乎平台上已经有了近10万粉丝。

  每个工作日,家住苏州吴中区木渎镇巨塔花园的张小明,都会驾驶私家车来到距家2公里外的轨道交通5号线渎川桥站,先将车停放在站点旁的“P+R停车场”里,再换乘轨道交通穿城而过,前往20公里外的单位上班。这样不仅节约了油费,也大量节约了通勤的时间。

  继续回落

徐嘉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