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开启预售仅几天!苹果叫停下一代Vision Pro高端机生产!分析师:许多人买了后用几次就没用了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20 01:42:29

每经编辑 黄胜    

6月19日,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社媒上表示:“我的观察,许多人(包括我自身经验)买了Vision Pro后,用几次就没用了。如果这是普遍的用户状况,那这样的问题不是单纯做一个降规低价版就能解决的。”

苹果叫停下一代Vision Pro高端机生产

据21财经,6月19日,有消息称,苹果目前已暂停下一代Vision Pro的开发,转而聚焦在2025年底发布更便宜的机型。据Vision Pro部件供应商透露,苹果已通知至少一家供应商暂停下一代高端Vision头显的生产。

今年4月,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苹果已下修2024年Vision Pro出 货量至40万~45万部(此前市场共识的出货量在70万~80万部或以上)。

6月14日上午9点,苹果准时开始首款MR头显设备Vision Pro国行版的预售。与美国市场的火爆相比,国内Vision Pro预售略显冷清。

据苹果中国官网信息,256GB版本国内售价为29999元(人民币,下同)起(美国地区约2.5万元);512GB版本售价为31499元起(美国地区约2.67万元);1TB版本售价为32999元起(美国地区约2.8万元)。可以看到,国内定价高于4个月前该设备首次在美国发售时的起售价。

值得关注的是,Vision Pro在美国开启销售后,一度掀起热潮,预计交付时间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在非官方平台的代购价格甚至达到苹果官方价格的2至3倍。以国内某电商平台为例,当时,该产品代购价基本在4万元~8万元不等。

2024年出货量预估低迷,价格、重量、续航等成主因

作为一款立项长达近7年时间才推出的产品,苹果首款头显设备Vision Pro的发售像一枚炸弹引爆了整个MR行业。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分享了体验Vision Pro(美版)的感受。“眼动和手势追踪比较流畅、自然,画面分辨率很高,音效也不错,但戴久觉得太重了,并且不适合出门携带,因为头显和电池都又大又重,续航也只有两个小时。”另一位用户则表示:“实测戴不超过20分钟就压得头疼、脸疼,头显这种东西做轻了才能普及。”

除此之外,人们对苹果Vision Pro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价格昂贵”,这也是不少机构预计其今年出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苹果Vision Pro硬件规格和功能设计方面,无疑会是目前最顶尖的AR/VR产品,然而售价高达2.5万元(美版),再加上需要外接电源才能运作两小时,均是影响消费者选购意愿的不利因素。”Trend 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4年Apple Vision Pro出货量仅约20万台,需要等待后续消费款苹果Vision的推出以及苹果能提供吸引消费者日常应用的功能服务,才能以此拉升整体AR市场的快速发展。

今年4月,郭明錤还称,苹果在非美国市场发售Vision Pro前便砍单,代表美国市场需求急剧下滑超过预期,让苹果连带保守看待非美国市场需求。展望2025年,Vision Pro在2025年可能不会更新新机型,目前预期2025年Vision Pro出货量可能会同比衰退。

当前拥有头显产品的公司很多,作为苹果的竞争对手,广受欢迎的Meta Quest 2售价仅500美元。Meta之外,近年来,包括PICO、索尼、HTC、华为、OPPO等在内的厂商也都积极推出XR产品,主要以AR眼镜与VR头显一体机为主。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厂商正加入头戴设备等新硬件平台的市场竞争中。而苹果Vision Pro头显的价格几乎是Meta高端头显Quest Pro售价的3倍。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消息、21财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王晶 )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曾经被视为民进党“票仓”的年轻人也对民进党当局失去信任。“把一个更好的台湾交到下一个世代手上”是民进党上台之际对年轻人许下的“承诺”,如今几乎全面落空。

  据巴西环球网报道,9日,德莫赖斯在一份报告中称,此前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所在的联邦区会发生暴乱事件,但作为联邦区负责人的罗沙对此却采取了漠视甚至是纵容的态度。

  无人机作为摄影师眼睛的延伸,诸多无法攀登或抵达的山崖,也成为镜头的落点,而且想选哪个角度都可以。我希望能吸引大家去探索世界,同时又不剧透太多,有朝一日大家可以实地去走走。

  1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三次彩排。以节目群为单元的结构方式让晚会的整体气息和情感表达日渐凸显。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基调中,一个盛满美好向往、幸福安宁的癸卯新春,在2023年总台春晚舞台上充分彰显。唱舒心曲、讲暖心事、博会心笑、过开心年,一台简约、真诚、温暖的春晚初见雏形。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台湾时事评论员表示,民进党当局官员对民生的漠视、对民意代表的不尊重,正是源于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据台媒报道,苏贞昌不止一次在立法机构与民意代表公开“呛声”:去年11月11日,苏贞昌与国民党籍民意代表洪孟楷互呛,苏贞昌直接“问候洪孟楷的妈妈”;前年10月12日,苏贞昌被问及防务问题,对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郑丽文呛声“袂见笑”(方言:不知羞耻),也令舆论哗然……

  随着“乙类乙管”在国内落地,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也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经济升温和人文交流增多的期待最为高涨。国际舆论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的开放是个好消息,将带动全球旅游业的回暖,亚洲国家预期尤其乐观。泰国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认为,这是重振本国经济,补偿近三年来遭受损失的机会。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吴彦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