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立案调查!钱是怎样被瑞丰达“转走”的?

来源: 新浪新闻
2024-05-12 17:38:47

  私募瑞达丰爆雷事件扩散两天后,证监会出手了!

  5月11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称,已经对浙江瑞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立案调查。

  证监会表示,近日,媒体报道浙江瑞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跑路”,引起各方关注。证监会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证监局、基金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瑞丰达公司涉嫌多项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依法从严处理。证监会已向公安机关等通报情况,加强协同配合。下一步将与有关方面一道积极稳妥推进风险处置,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管理规模20亿-50亿元的瑞丰达突然被传跑路,让投资圈再次震惊!

  这是一家正规备案的私募,而且客户的钱也都是托管在第三方,当大家都以为资金安全问题完全不用担心的时候,钱竟然被“转走”了。

  钱究竟是怎么被转移的?

  多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瑞丰达可能存在“高位接盘”股票来转移资金的行为,并且托管结构和制度存在漏洞。

  界面新闻通过数据发现,瑞丰达或利用资金“高位接盘”流动性极差的新三板个股,来转移资金;也不排除通过其主营的FOF业务,将钱投给别的基金,基金之间互相对倒,而所投的下一层基金的托管情况并不清晰。

  疯狂狙击新三板小票,涉嫌“高位接盘”

  根据相关报道和多位投资者交叉验证,瑞丰达的产品或存在多层嵌套,资金下投多家私募。

  据券中社记者所获取的某一瑞丰达私募产品估值表,该产品下投了“瑞竹嘉安二号”和“泽恒中茵1号”。另一份泽恒基金估值表显示,“泽恒中茵1号”又返投了瑞竹和瑞丰达,泽恒基金证明了这点。

  瑞丰达资管疯狂狙击多只新三板股票,在这些股票的新进股东中,同频出现了江苏瑞竹和深圳信发创投的身影。天眼查显示,深圳信发创投是江苏瑞竹的股东,持股30%。

  有投资人表示,江苏瑞竹和瑞丰达背后是同一实际控制人。但截止发稿,记者并未有实际证据证明这一信息。

  根据wind数据,界面新闻记者根据2023年年报数据,在所有新三板公司中的前十大股东中以“瑞丰达”和“瑞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结果显示,瑞丰达的产品出现在和嘉天健(834274.NQ)、邦客乐(837852.NQ)、味福记(839054.NQ)、友联盛业(872262.NQ)、农匠科技(872293.NQ)和浩添储能(873834.NQ)这6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中。

  瑞竹的产品出现在和嘉天健、味福记、友联盛业、农匠科技、浩添储能和麦咖股份(873363.NQ)这6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中。两家私募机构的操作高度同频。

  以农匠科技为例,新进的股东中,有四只瑞竹的产品,另外四只为瑞丰达产品。而同期,农匠科技的八个自然人股东完成退出。

  和嘉天健的前十大股东中,瑞丰达和瑞竹各占三席,同为新进。同期,七个自然人股东退出。

  期间,和嘉天健的股价从2023年6月底的1.62元暴涨8月初的43元,后经历横盘至12月底。到今年5月7日和嘉天健的股价为54.8元。

  巧的是,在这两家私募大量买入的同时,此前买进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多位自然人股东完成退出,多家公司退出的自然人高度一致。例如,从农匠科技、和嘉天健退出的自然人股东名单具有重合:刘红云、张朝柱、张文、张东、张师榕。

  上述情况在牵涉其中的其他个股上也有发生。

  数据与市场猜测高度一致,这些个股常年交易量极低,瑞竹以及与瑞丰达高度同频的产品买入后,公司股价巨幅拉升。此前进入的自然人完成“低买高卖”。

  市场猜测,瑞丰达先是用自己多个账户买入多家新三板公司,由于新三板公司的流动性很差,所以只需要少量资金就能“坐庄”操纵股价,实现拉升几十倍。紧接着,瑞丰达发行产品募集资金,将投资人的钱在高位接盘这些新三板个股,形式上类似对敲。这样,投资人在托管账户的钱就进了操盘人的口袋,以看似合规的方式完成了资金转移。

  最后,相关私募产品持有这些价格虚高,完全没有流动性的新三板股票,即便投资人赎回私募产品,若股票无法变现,兑付危机自然就出现了。

  有券商人士表示,基金合同范围内,私募投资新三板不违规,从瑞丰达对新三板个股的操作方式来看,高位接盘的可能还是较大的。一般来说,正规的私募机构也不会花这么多资金在二级市场直接买(新三板),行为实属罕见。收购新三板公司,控“壳”的可能也可以排除。

  有投资者认为,新三板监管尚有盲区,易被操纵,不同于主板股票价格异动会停牌审查。

  产品涉嫌违规嵌套,流程疑点重重

  “不知道我们的钱到底投到什么票上去了”、“约定的是平层,现在发现并不是,看不到底仓,完全不知道产品到底嵌套了几层”、“监管已经明令禁止嵌套超过两层了,托管机构为何还能让资金FOF出去……”投资者向界面新闻记者表达了质疑。

  投资者A表示,自己的资金通过私募投向了瑞丰达的专户私募产品,该产品的合同显示,投资范围有限制,“比如说,不能投新三板和ST股、不能将资金再FOF出去、单只股票持股限制等等。”

  上述投资者甚至怀疑瑞丰达更改了合同中的某些条款,但究竟怎样做到瞒天过海,无从知晓。

  投资者B表示:“自己的独立专户账户中xxxx万,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托管券商让另一位自然人的xxx万资金打进来。现在想要锁定净值、赎回,还需要联系上另一位自然人,一起申诉解决。”

  投资者C也遇到了同样的状况:“原本约定了账号资金是我的钱和另一个机构的钱,现在发现根本不是这样,账号中的资金与多位自然人相关。”

  上述投资者A表示,“托管不对投资者提供四级估算表,也不对所投私募提供,仅对基金管理人提供,无法交叉验证,这就给作假腾出了空间”。

  “事发后,我们不停地联系托管。”投资者D说,“起初约定好只投平层,交易主观股票。现在已向托管证实下投了,如果想知道产品具体下投了什么,需要拿着身份证去托管部证实身份,才给看四级估值表,但是也仅限于母层,因为底层产品的托管在其他券商的话,还是看不到具体交易情况。”

  “我们的产品究竟被嵌套了几层?托管机构在其中有没有恪尽职守?”投资者的质疑中处处透露着对托管机构的担心。

  股权结构复杂,实控人 临阵退出,核心人员劣迹斑斑

  在瑞丰达“跑路”风波发生前不久,实控人孙伟已临阵退出股权。

  中基协官网显示,瑞丰达由邱文龙、刘力诚,分别持股80%、20%。据天眼查披信息,2022年股东发生两次变更。目前,瑞丰达由海南智慧城市控股集团、上海青承文化俱乐部分别持股51%、49%。

  经过股权穿透,上海青承文化俱乐部背后的实控人确为日赢控股,该公司通过控股国碳投(吉林)双碳运营集团、华储(吉林)能源投资、上海青胜企业管理等,实现了对瑞丰达资产的持股。天眼查信息显示,孙伟和李敏已于今年4月15日退出日赢控股股权。据知情投资者表示,前述两人为夫妻关系。但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有力证据证实。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股东逻辑脉轮混乱,比如循环控股、结构延伸复杂,在参与非法集资的机构中较为常见。

  界面新闻记者通过查阅公开资料,孙伟及公司的管理人均称不上是专业投研人员,甚至劣迹斑斑。例如,刘力诚就职于江苏福信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担任风控经理。2020年11月,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有通告称,江苏福信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公司股权成谜,高管劣迹斑斑的瑞丰达却成为了“投资全能”。据中国证券报获取的资料显示,瑞丰达有多达5个策略线,包括股票多头、CTA策略、量化T0策略、套利策略和港股打新策略,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高弹性主流二级策略。

  “外表华美”的瑞丰达究竟做了什么?证监会已经着手立案调查。界面新闻记者将继续追踪。

责任编辑:王其霖

  容貌焦虑正在影响未成年群体。沫沫在网上发帖回忆,“初中的时候英语课学五官的单词,英语老师看到我的鼻子说,‘xxx has a big nose。’”,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因此讨厌老师,但“这么多年都会偶尔回忆起她的那句话”。小芥也分享了她的经历:初中时女生被男生取难听的绰号,整容后这种恶意也没有消失,甚至到毕业后再参加班级聚会,还会有同学直指她的改变,继续取笑。

  上海辟谣平台检索发现,自今年3月起,网上就出现各种冠以“银行惊人决策”“银行重大改革”等标题的消息,来源均为网民个人或名为“**财经说”“**科技”的自媒体。这些账号发布的内容大致相同,意思是“银行有新决策,将永久冻结部分存款账户”;“生效时间”则不一样,有的比较模糊,也有的说是“8月”“9月”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克明认为,暑期学生做的医美项目治疗有两大类,一种是纯粹的美容手术,另一种是畸形治疗,例如去瘢痕、体表黑痣以及对上唇畸形、鼻畸形等的矫形整治等。相对来讲,目前未成年手术还是以畸形治疗为主。“未成年人做医美项目,很多时候是因为畸形影响孩子心理健康。这些未成年求美者平时没什么时间,只有放了假才有时间做手术”。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高分十二号04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许凯拿到过一位代理退保人用在跟保险销售员对话中的“钓鱼取证”话术,一旦业务员“上钩”,将成为投诉证据。例如:“这个万能账户收益怎么样啊?”“投保单体重写的58公斤,实际我老公体重才45公斤,这个没什么关系吧?”

  “现在大家存款都喜欢存长期、存定期,尤其喜欢存5年期,导致整体存款成本降不下来,银行息差还在收缩,完全靠增加资产规模来弥补利差的下降,但规模变大,不良也在增加,资本消耗也大。”前述股份行资产负债部人士坦言。

林冠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