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疯子”指尖上的乡愁与新生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11 01:26:50

  中新网湖北秭归6月9日电 题:“龙船疯子”指尖上的乡愁与新生

  记者 郭晓莹

  “龙船疯子”郑祥龙的“梦工场”,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刚刚做好的8条微型龙舟在工作台上一字摆开,未着色,只涂了一层清漆,木质纹理清晰可辨。

  “秭归龙船有讲究,马脸、鹿角、蛇身,船身要流畅,底板要顺水势。‘打龙船’最难的是雕龙头……”一说起龙舟,郑祥龙便滔滔不绝。他习惯把龙舟称作龙船,把制作龙舟称为“打龙船”。

  出生在长江边的郑祥龙从小跟着掌舵的父亲在船上长大。他当过木匠,开过货车和货船,但最喜欢的还是划龙船,“打龙船”,被邻里街坊称为“龙船疯子”。

  在龙船上,郑祥龙是厉害的划手、鼓手和教练,下了龙船,他是技艺高超的“打龙船”师傅。他训练的龙舟队,划着他制作的龙船多次夺魁。

  “在我们这里,谁在端午龙船比赛上得了第一名,走路都横着摆,好像整条街都是你的。输了比赛的,一年都抬不起头。”郑祥龙眉飞色舞地说。

  如今,为配合国际体育赛事,由玻璃钢制作的标准龙舟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木质龙舟。为了安抚心中的龙舟情结,郑祥龙开始痴迷于制作木质龙舟模型。他打造的纯手工木制龙舟模型精致小巧、形象逼真,曾在中国龙舟模型展览赛上获得一等奖;他的微型木质龙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后来这条龙舟模型被亚洲龙舟总部龙舟博物馆永久收藏。

  做一条微型木质龙舟,需要经过选料、分割、打磨、油漆、绘画等十几道工序,非常繁琐。如今,郑祥龙和儿子仍然坚持用最传统的做法,传承秭归木质龙舟制作技艺。他们还在社交媒体开了账号,越来越多的小龙舟载着乡愁“划”向远方。

  “我们秭归人过端午、划龙船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夫。我们会一直‘打龙船’,把龙船卖到全世界,让大家都知道,屈原大夫的家在我们 中国,在我们秭归。”郑祥龙说。(完)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妄议台海议题,尹锡悦在路透社的访谈中,还惹怒了俄罗斯。尹锡悦称,如果乌克兰出现“无法容忍”的情况,韩国将在人道援助和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向乌克兰方面提供武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和主要火炮弹药生产国,尽管西方在武器供应方面,向韩国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但韩国考虑到在俄企业的利益,以及俄罗斯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影响力,一直避免与俄发生对抗。而现在,尹锡悦的表态标志着韩国政府“首次改变反对军援乌克兰的立场”。

  彭新林提到,这些“股神”官员不乏与商人在金融领域共谋,双方互相利用,互相输送利益,以此形成利益捆绑,严重破坏金融领域的秩序。

  2021年3月中旬,当中国遭遇“十年最强沙尘暴”时,在蒙古国,多省发生暴风雪和特大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风速达到每秒20米。今年4月17日,蒙古国国家气象与环境监测局再次发布强沙尘暴预警,正在该国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的强沙尘暴将从18日起席卷蒙古国全境。

  2020年11月18日,长江索道景区当选“成渝潮流新地标”,备受游客追捧。目前保留的长江索道,往返于渝中区(市中心)的新华路和南岸区的上新街,单程票价20元,保留了部分交通系统的属性。

  我辜负了父母对我的教育和期望。我的违纪违法问题给家庭带来了灾难,给子女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尤其对我年迈父母的打击和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自小父母就对我严格要求,遵纪守法的告诫几十年来都没间断过。我父亲把对子女的要求编成“八十字箴言”告诫晚辈,虽然我每次听都很感动,但却入耳没入心,没有警醒,没有反思,没有落实在行动上,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成了一名罪人,我愧对父母,给他们本来幸福的晚年带来了噩梦般的生活,这将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民调却显示,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偏差严重,特别是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韩国是唯一一个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长期关注中韩关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视中国为威胁”是韩国民间对华认知中最核心的部分,影响和左右着其他认知。综合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调结果来看,认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构成威胁”的受访者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从2008年到2022年,认为“中国是威胁”的比例从14.6%上升到了44%。

许军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