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利率时代将终结!多家险企内部通知:要求在6月底停售3%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来源: 学习网
2024-06-22 23:06:11

  3%利率时代将终结,部分险企调降产品预定利率

  文|《财经》记者 丁艳 编辑|杨芮 袁满

  近期多家险企已在内部发布通知,要求在6月底停售3%预定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同时亦有部分险企直接申报了2.5%定价利率的新产品

  近期,一则某险企“6月底将停售3%增额终身寿险(旗舰版)”的通知引发关注,在已有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认为,这则消息仅仅是人身险行业3%利率时代终结的信号,未来预定利率或将迎来集体调降。据了解,上述险企已于5月23日内部发布停售消息,同时其将于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

  如是调整,其他险企会否跟进?实际上,当前已有多家险企在内部发布了于6月底停售增额终身寿险消息,亦有相关保险公司内勤“暗示”代理人3%预定利率产品销售尽量赶在6月30日之前。

  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年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将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前一些险企申报的3%利率产品均未得到批复”,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截至目前监管还未正式统一通知6月底下架利率3.0%保险产品,但目前险企在申报新产品方面,除了预定利率2.75%产品,部分险企也直接申报了预定利率2.5%的新产品。

  北美精算师、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表示,针对全行业下调预定利率可能会下调至2.5%,甚至更低。因为全行业预定利率的调整相当复杂,等于所有保险产品都要推倒重来,开发报备新产品再重新上架,重新适应新的销售思路。

  与停售相关的,不乏社交媒体的炒停。此时正逢保险行业年中业务冲刺时点,多位保险代理人将预定利率调降作为营销素材,在社交网络喊出口号:“趁着目前3%产品收益还不错,那就赶紧下手吧”“增额终身寿险是时代红利产物,是降息趋势下,锁定利率的利器”“最好的投保时间,就是现在,锁定3.0%”……

  预定利率预计何时会统一调降?

  “考虑到20年期和30年期特别国债发行中标利率分别为2.49%和2.57%,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5%以下概率较低。”葛玉翔如是说。

  主动调降

  据了解,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将在6月底下线预定利率3%的增额寿险产品,同时亦有保险公司将在6月底下架高现价趸交产品。

  据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预计这波下调可能有监管窗口指导,也有公司率先抢占资源动机。老会 计准则下,上述停售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利润表口径/全口径)分别为2.68%和4.55%,资产端压力不小。

  从多家大型公司来看,停售似乎是预期中,但具体时间尚未确定。据多位大型公司的代理人表示,公司已确定6月30日之前主动停售3.0%利率产品。

  友邦保险的相关内勤表示,虽然公司并未明确停售时间,但代理人应尽量帮助客户在6月30日之前及时配置3.0%利率产品。接近平安方面的相关代理人表示,目前公司3%预定利率产品中,无论是增额终身寿险还是年金险都还没有停售,且目前暂时没收到确切的停售消息,预计要等到6月下旬才能确定。

  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表示,相较于2023年先调研摸底再窗口指导发文不同,今年以来监管对“炒停”和“预定利率下调”并未有明显动作,不过部分公司部分险种的3.0%产品的备案并未通过。因此,部分公司就直接逐步申报了2.75%和2.5%的产品,预计这些产品会逐步替代3%利率产品。

  2022年以来,3.0%预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一跃成为寿险市场的绝对主力产品。据一位中型险企高层表示,随着保险产品主动下调预定利率,如果银行存款利率再不调整,保险2.75%、2.5%利率产品就比较难销售。

  从目前市场大环境来看,据市场人士分析称,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利率不断走低,未来利率仍有下降趋势。

  Alex表示,保险产品作为超长期的投资品种,对市场利率的变化虽然不如短期产品敏感、有一定滞后性,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预定利率的调整方向仍旧要与市场利率保持一致。

  求解“利差损”

  保险公司主动下调产品预定利率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防范利差损。当前,利差损仍是悬在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24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了当前保险业正面临的利差损压力:据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76家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35%;投资端,一季度多家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徘徊在2%左右,一些中小寿险公司的综合资金成本亦高于当前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保险业有死差、费差和利差的“三差”说法,利差指保险资金运作的实际收益与保单的资金成本之差,系寿险公司最主要利润来源。当公司负债成本较高,而随着利率下降,投资收益面临压力,难以覆盖负债成本,形成“利差损”风险。

  在利差管理上,据一位中型寿险公司高层提醒道,要重点关注预定利率和资产负债匹配的长期管理。对于中小寿险公司来说,必须抢在750曲线继续向下行之前提前下调产品预定利率,减轻负债端成本;储备2%甚至更低的预定利率产品,坚决下调万能结算利率、分红水平。

  为化解利差损风险,监管近年来曾多次打出“组合拳”。2023年7月,监管陆续对险企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在2023年7月31日24时前下架定价利率大于3.0%的保险产品。2024年开门红期间,监管进一步压降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要求2024年1月-5月的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以后应进一步压降至3.8%,部分规模较大以及风险处置机构需压降至不超过3.5%。

  除了下调预定利率,大力发行低成本的新保单稀释高成本保单、做好资产和负债端的匹配、追求相对稳健且长期的投资等均是化解“利差损”风险的有效途径。为降低利差损“窟窿”,除了新保单下调预定利率,未来万能险、增额终身寿等保险理财存量保单现金价值或将发生变动。

  据一位大型险企精算方面人士透露,未来监管或将在保险理财存量产品上调整,产品现金价值未来可能将调整。未来会否调整存量保单,是未来解决行业问题的重要方向,目前先从新业务方面试验着手,但未来最终目标可能还是要调整存量保单。近年监管就行业利差损问题曾多次开会讨论,希冀能够设计一套和大环境挂钩的浮动收益机制。

  参考国外市场的解决方案来看,20世纪70年代,美国险企发售了大量高保证利率的保单,80年代随着利率下行,利差损问题开始凸显。美国通过下调传统寿险利率、大力发展投资型年金险产品,契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健康险等保障型产品,同时在投资端加大非标、另类、海外资产等多元化配置,从而解决了利差损问题。

  而从日本经验来看,在危机期的前十年(1990年-2000年),寿险业总保费收入在1995年达到最高值31万亿日元后开始下降,至2000年时降至27万亿日元,与1990年持平,寿险行业十年没有增长。在危机期的后半段(2000年-2012年),日本寿险业稳定了投资收益率,保费才开始缓慢增长,年均增长率仅4%。

  据一位寿险业高层表示,结合日本经验,目前中国寿险业所处的低利率、低收益、低偿付能力周期,其认为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利差损的情况下,坚决控制规模增长,是现阶段寿险业自救的必然选择。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汪泓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恒星

  “我们努努力,是能卖掉的。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找其他做电商的朋友一起消化,警告他们,瓜卖不掉就不给饭吃。”张明霞爽朗大笑。

  对于基辛格访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18日对媒体表示,美国国务院已事先知悉基辛格将访问中国,但基辛格此次是以个人身份访华,并非代表美国政府。他还透露,美国现任国务卿布林肯上月访华期间已被中方告知基辛格将要访华。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杰斯·史密斯(Rogers Smith)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中关系无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最主要的两个排放国,美中两国的政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是否能够以及会以什么条件生存下来;两国的经济也紧密相连,因此如果两国之间破坏性的竞争超越合作,那么世界也无法繁荣。”也因此,史密斯认为,即使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结果,美中两国保持密切的沟通也非常重要。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七号时舱内配合到此次出舱活动,用15年的执着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航天员朱杨柱成为我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但陈乐觉得,这还只是最初级的挑战。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短视频,为家里低附加值的农产品搭建一个可以获取更高利润的零售渠道。这意味着他需要输出更吸引人的内容,获得更大流量。仅有流量还不够,“你的账号应该更加人格化,成为粉丝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才能把你的东西卖给他们。”

  然而,经过半年的历练,陈乐认为,回乡创业并不适合自己这种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种植知识和技术的“小白”。这与前述研究的调查结论相吻合,报告指出,“新农人”较一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更突出的土地、融资、雇工、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还要面对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不熟悉等自身问题。

叶耀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