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未来助推10个行业3000家企业参与全流程减碳行动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13 11:00:41

8x8x8x新地址「よかった」と直子が言った。  中方的新闻稿中没有说,只是提了一句:双方还就开展亚太、海上事务磋商等进行了积极探讨。认为此次会晤是坦诚、务实、建设性的,同意继续保持沟通。egCvS-saV8LNGJ7fFLy3rckHiF-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未来助推10个行业3000家企业参与全流程减碳行动

  2024年6月7日,阿拉善SEE气候周期间,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下称:SEE基金会)主办的“可持续行动引领气候友好型未来”平行会议在京召开。会上,SEE基金会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进展报告,同时邀请了政府、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及项目伙伴分享在加速气候行动方面的洞察与创新方法,探讨如何结合多方力量,达成环保公益合作,共同助力应对气候变化。会议现场,SEE基金会秘书长杨彪发布了SEE基金会气候行动重点成果展示。杨彪表示,从生产端、消费端到生态端,SEE基金会正在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全流程减碳工作,依托项目实践,提出不同的战略目标。三个大的战略目标,也展示了SEE基金会在2030年之前的雄心,计划在未来影响10个行业,3000家企业,提升10亿人次公众参与,包含15个生态系统。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彪: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这是整个阿拉善SEE周年气候周的系列活动,今天上午是我们的一个分论坛,今天的这个论坛是整个气候周,所以谈的都是和气候变化和气候相关的一系列内容。刚才吴老师和素平总介绍的时候反复提及到关于SEE基金会气候变化策略的问题。整个去年,麦肯锡无偿给SEE基金会捐赠了一个项目,专门做SEE基金会气候变化的战略,这个也是整个疫情以后,从中国来说民间的基金会,民间的环保机构发布了第一个和气候相关的战略。整个战略投入了5个人的人力,持续两个月,当然也是跟我们一块,价值也是上千万的。我个人挺感动的,类似于麦肯锡这样的机构能够直接捐赠这样的项目,这个主要是时间上的捐赠。

  通过这样的项目,刚刚 反复提及生产端、消费端和生态端,刚才吴老师提整个SEE基金会早年就是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毕竟它企业的角色在里面很重,但是随着整个基金会的发展,我们不光是跟企业,跟在座的科学家和公众,和所有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利益相关方都有链接。

  简单来说,它是全产业链的,我们从开始原料生产到最后拿到手上,因为每个人要用各种各样的产品,吃的用的住的都是要用。为什么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到生态端我们都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全流程减碳工作,通过不同的方式,我们也提出各个不同的战略目标。这三个大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未来在2030年之前很有雄心的。我个人认为完成这个工作的任务量挺大的,10个行业,3000家企业,提升10亿人次,我个人不太喜欢用次,一加次就比较虚了,因为要对外发布,所以稍微给自己留点余地。包括15个生态系统,还是很有雄心的。但也是体现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之一的SEE基金会,未来几年我们在气候变化这块的雄心。

  在这样的框架下,拟出了9个实现的路径,包括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公众参与、促进行业绿色转型、增加碳汇、提升社区面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践行零废弃生活、搭建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的行动平台,我们拟出9个具体行动的路径。去年发布以后,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加上过去几年开展相关的工作,所以我们今天也是借这样的机会简单给大家花10分钟的时间汇报一下在这9个路径上我们具体做了什么样的事情。

  第一在零废弃生活上,我们很多同事和伙伴们以践行零废弃生活为切入点,通过绿色供应链等等气候行动的平台让公众参与和践行到整个零废弃生活。我们在这块的板块里提出洁净城市、洁净荒野和海洋。简单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能够从高山捡垃圾一直捡到大海,就是组织公众来参与不同的捡拾行动,完了以后能还自然清洁。说得高大上就是洁净,简单说就是捡垃圾。我们真的出去玩的时候,走到荒野里面发现那个垃圾真的很吓人,但现在有很多公众愿意参与。所以就是怎么有效的组织公众参与进来,我们共同把垃圾捡好,这个就是一门学问。

  这个“秋秋姐”为什么要提,特别感人,她是那个组织20多个聋哑人去捡拾,非常伟大。我们平时都在关注聋哑人,聋哑人也有参与环境保护的需求,所以通过我们的捡拾行动通过他们以后能够组织20多个聋哑人一块去海边捡垃圾,这个挺感人的。其他的故事就不再赘述。

  另外在行业绿色转型这块,这个是在我们未来很大的板块,这个是河北的李飞(音),他通过关注整个工业污染这块,出了一个关于工业污染防治的计划,得到相关政府认可。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到处发现有没有这样高度污染的企业,然后收集相关信息,形成政策建议报告提供给政府,再进行环保监督进行整改,这都是民间自发行动的方面。

  这个是我们绿色供应链的项目,历任会长每年去气候变化大会分享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最难拿得出手的,国际上也在提只有中国人能把在房地产这块供应链的联盟建起来,国外嘉宾很多时候想做做不了,一个公司可以,比如苹果,他们体量也很大,但在中国从房地产这个行业来起手,从源头采购整个供应商的污染能够降下来。简单来说,就是把房地产上游供应商理了一个白名单,进入白名单的这些,联盟才采购他们的东西,这样就倒逼上游企业进行减污降碳,改变他们的行为。我们相继推出绿名单、黑名单等等,现在已经从房地产扩展到纺织和电子行业,未来还逐渐在其他行业上扩。

  另外是搭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相关伙伴能力建设、活动组织搭建平台以后给伙伴赋能,开展相关针对社区的让他们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解决气候变化的韧性。同时,我们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发布“气候同行者”的项目,这个也是在汇丰银行和民促会、爱德基金会发起以后,也得到像汇丰的支持,未来在三五年内也是为伙伴们赋能,共同探讨多元的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在整个生态这端,我们开展大量项目,这些项目大家都非常熟悉,比如“一棵梭梭树”的项目,骆作文以前是一个小商贩,通过植被恢复的项目,自己一个家庭恢复40到50万亩,在当地面积都是很大的农户。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在整个荒漠化的地方,在过去十年的时间完成180万亩,大概8000万棵沙生植物种植。另外是地下水保护项目,这个也是在沙漠里面通过节水作物的种子解决地下水短缺的问题。

  另外,在整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这块,这个就是我们通过以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学的方法,在不同动物的栖息地开展生态恢复的过程。这里面是一个综合的,我们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减缓气候变化,同时也恢复了当地的植被,也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因为老百姓在整个过程中同工同劳也有相关的收益,同时把社区的机制建立起来也可以让当地的老乡共同关注环境。这个都是我们开展相关的修复,看着很简单,其实我自己也是做这块研究的,所以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为什么我们要带状的方式来恢复。

  另外是红树林。整个在生态这端不简简单单只是单纯种树,不光是我们在动物栖息地恢复,还是在海洋的领域,我们都是通过树恢复的形式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来重建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这是我们通过红树林重新的恢复以后,重建了整个生态系统。这个是生态系统重建过程,小鱼小虾、底栖动物、海蟹什么样的,它作为整个系统初级生长者和刺激生长者逐渐回来以后,逐渐在开始提振整个区域的生产力。生产力提升以后,也是整个生态系统恢复的标志和标准。

  这个不光是过去一年的数据,这是过去几年的数据。我们已经覆盖7大生态系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相应的项目,合作伙伴超过1000个,保护了差不多有1%的国土面积。

  最后啰嗦一句,SEE基金会作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之一,我们是以企业家发起成立的为基础。但随着整个时代的变迁和整个环境领域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和我们去解决的过程,我们的基金会现在是多元化的基金会,更是平台型的基金会,通过这样的平台,我们去邀请、吸引,甚至鼓励更多在座的科学家、伙伴、企业家共同来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过程。当然,在这样践行的过程当中,我们未来也不仅立足于中国,我们已经把我们的项目扩展到东南亚,像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在做和保护相关的事情。

  我们在整个气候变化领域的目标也是想把自己做成一个真的具有现代精神的民间保护基金会,能够真的为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从民间的途径提供我们自己的解决思路。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此前,水利部针对南方6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依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水利部于7月15日16时针对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6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2个工作组赴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协助做好防御工作,并向相关省级水利部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首先,中国申请加入CPTPP,很大程度上会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向跨太平洋自由贸易区这一更大目标迈进。如果中国加入,就意味着跨太平洋贸易桥梁的贯通。其次,CPTPP是国际公认的高标准协定,该协定对其成员在诸如数字经济、环境标准、劳工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中国想要加入,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倒逼”,通过达到这种高标准,力推中国与世界接轨。最后,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中国的加入也会带动其他国家加入CPTPP。此外,刘卿认为,针对一些国家极力聒噪“去风险”以及美国推动的“逆全球化”经济,中国如果加入CPTPP是对此的有力回击。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大陆交流团的参访活动是在行前3天才通过民进党当局核准的。马英九表示,一开始情况并不乐观,台当局陆委会甚至建议他们放弃申请,私下还说因为“过不了关”。此前,岛内一些大学还对媒体透露,收到民进党当局要求给接待来访的大陆师生签署所谓“安全保证书”,明显是以行政手段给大陆师生来访设限。不过,试图阻拦的民进党最终还是迫于岛内各方的关注检视,及两岸民众期盼交流的呼声,“无奈”放行。台媒评论称,这再次证明了两岸交流的汤汤大潮之势不可挡,期盼此后更多的两岸交流有机会接续开展,两岸往来复常之路,越走越宽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