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花垣“锰三角”变“绿三角”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06 03:59:51

  中新网湘西6月4日电 (张雪盈)夏日微雨,漫步于湖南花垣县边城茶峒古镇清水江河畔,只见两岸吊脚楼参差玲珑,野鸭戏水于江上,蓝天碧水交相辉映。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渝、黔交界处,境内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锰、锌、钒等矿产23种,其中探明锰矿储量3100万吨、铅锌矿储量1300万吨,是“锰三角”的核心区。

  20世纪70年代,花垣县全面开发锰、铅、锌等矿产资源,与“开锰矿、发锰财、猛发财”伴生而来的,是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型生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

  2005年至2021年,花垣锰产业历经三轮整治,永久性封堵1195个矿洞,并将原有的31个锰矿采矿权整合为4个,逐步退出产能落后的冶炼企业。

  “钱是赚了,但日子过得心惊胆战。”当地有名的“矿老板”麻兴刚亲历了花垣锰产业整治的全过程,他坦言,环保、安全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谋求转型才是硬 道理。

  历史遗留问题多、污染治理成本高、产业发展水平低等现实难题,意味着“锰三角”治理要面对许多难啃的“硬骨头”。2021年以来,中央、省、州、县持续加大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花垣县锰产业综合整治,终使沈从文《边城》的原型地花垣重现旖旎风光。

  为使矿区民众逐步摆脱对矿业的依赖,花垣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关闭的尾矿库及矿坪上种植了8000余亩蚕桑,帮助民众就业增收;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闭库尾矿库上实施增减挂钩项目面积4325.6亩,实现收益1.69亿元。

  如今,站在花垣县民乐镇海拔880多米的巴傩山顶远眺,满目疮痍的荒山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青山叠翠、茶树绵延。看着一手发展起来的千亩黄金茶种植基地,成功转型的麻兴刚满脸自豪,“现在发展绿色经济,看着荒山复绿,心里也安心多了。”

  昔日靠山挖矿的龙潭镇成功变身“一村一个养牛场”的黄牛小镇;满山废旧矿棚矿坪的猫儿乡,村民靠桑蚕种养端起“生态饭碗”……如今,8大特色农业产业、50万亩规模、100亿产值的“851工程”在花垣县全县铺开,绘就了当地乡村振兴的“绿底色”。

  “我们将继续扛牢‘锰三角’治理的政治责任,真正把‘锰三角’治理为‘绿三角’,一步步蜕变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成就民族团结进步的‘铁三角’。”中共湘西州委副书记、花垣县委书记廖良辉说。(完)

  “近期蔬菜上市量一直维持在1.9万吨/日左右的水平,供应充足,价格平稳,交易量稳中有升。”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为保障市场供应,新发地24小时运转,满足节日需求。

  分区域来看,粤开证券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持续流入、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综合财力中的占比(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土地市场不够活跃,土地出让收入相对较低,更依赖中央转移支付。例如,2020年,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重庆6个省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高于30%,分别达到51.9%、46.9%、40.3%、38.7%、33.8%和32.0%;而新疆、宁夏、青海、黑龙江、西藏5个省份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偏低,均低于10%。

  2023年春运第一天,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重点警情、风险预警一目了然,接警员们将所有和出行有关的警情进行标注,汇总进行大数据研判,不仅为可能发生的警情处置提供参考,还为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以及高速公路、商贸区、风景区周边的巡逻管控提供支撑。

  李蓓表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全力维护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深入开展“云剑”“净边”“净网”“昆仑”“断卡”“猎狐”“团圆”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以及涉铁路等违法犯罪,取得显著成效。

  体温超过38.5℃可适量服用芬必得等退烧药。适度发烧,可有效激活人体免疫功能,更利于对抗病毒。

  “再来2个、3个……”在库鲁的口令声中,学员手脚并用,连续击打鞋靶,格斗搏击的声音响彻全馆。

袁俊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