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 | 钟南山领衔!抗新冠小分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1 10:18:54

  中新网广州6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共53名专家参与撰写的《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7日在广州举行。钟南山指出,随着JN.1新冠病毒变异株等出现,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往前走。

  据介绍,《共识》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并结合我国对新冠病毒的诊疗经验编写,共计53位专家参与,由钟南山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广州医科大学教授唐小平表示,《共识》的发布,不仅是医学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对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贡献,它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为患者带来更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为全球抗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 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共识》基于过去三年多来在临床抗新冠病毒药物方面的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等循证医学的证据总结出来的14条推荐意见,对于全国专家在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人方面有较好指导作用,希望能在临床应用中规范化、合理地推广使用,为救治病人作贡献。

  钟南山表示,我国已获批7种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从机制上分为3CLpro抑制剂(4种)和RdRp抑制剂(3种),即将再获批一种,届时我国将有8种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上市。我国已建立很好的抗击新冠疫情平台,快速实现了创新药物的转化、研发和批准,说明我国已经走在国际前面。

  钟南山表示,《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是目前针对新冠感染人群最多、推荐意见最全的一部共识,覆盖了14类人群,同时也是纳入抗新冠病毒药物最全的一部共识。针对JN.1新冠病毒变异株,抗新冠小分子药物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往前走,希望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让抗新冠小分子药物从批准紧急使用转变成完全获批身份,惠及更多患者。(完)

  行动期间,各级海警机构共抓获各类偷渡人员1219名(组织运送者204名、偷渡人员1015名),打掉偷渡团伙26个,成功斩断多条海上偷渡通道,有效遏制了重点方向海上偷渡高发势头。其中,中国海警局指挥福建、广东、浙江海警局与公安机关海陆联动,成功侦破“2022.2.19”特大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抓获涉案人员243名(组织运送者23名、偷渡人员220名),是近年来中国查获人数最多的海上偷渡案件,对沿海地区偷渡违法犯罪形成有效震慑。

  青海省冰壶队主教练孟庆峰在赛事期间表示,“‘以赛代练’能更好促进技战术水平,提高在场应变能力。我们在四站的比赛当中收获了很多,不管是从技术层次、战术层次和心理层次,对我们都有很大提高。”

  在中转换乘服务方面,<strong>全国站内便捷换乘的车站由过去80个增至100个</strong>,旅客在春运期间换乘更加方便。

  在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作为生物医药原始创新的“泉眼”,医学临床研究被赋予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海市人大代表文德镛建议,应鼓励领军药企共建临床研究中心。文德镛表示,上海是中国国内医疗资源最集中、产业链条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但是,高水平的医生被繁重的基础诊疗牵制,难以专心从事临床科学研究、没有太多精力关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他指出,医生参与临床医学创新的动能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这位上海市人大代表认为,应该推动产医融合,创新模式和机制,打造合作创新联合体。

  北京海关通过与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管委会进行座谈,面向示范区内的对日贸易企业开展调研,联合行业协会、北京市进出口企业协会等发放线上问卷166份,及时收集并解答企业自RCEP生效实施以来签发原产地证书存在的疑惑。针对性召开对日贸易企业线上专场宣讲会,多角度、多维度开展政策培训解读。

  对于超大城市上海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有何路径可走?

彭姵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