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赴敦煌实地采风探索坚守的故事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5-30 13:19:38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大家在这里坚守这么多年,可以分享一些你们难忘的故事吗?”“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为什么在这里待得住?”

  记者28日从中国国家话剧院获悉,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主创们日前赴甘肃敦煌展开为期数天的第一轮创作采风。在国家话剧院和敦煌研究院的交流座谈会上,主创们纷纷向敦煌研究院的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们发问。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小刚是湖北武汉人,2000年自武汉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在大学老师的鼓励下来到敦煌。这些年间,外面的诱惑一直都在,但他谨记樊锦诗院长说过的话:“与千年洞窟相比,人的一生非常短暂,我们能在短暂的一生中与敦煌相伴,为保护莫高窟尽一份绵薄之力,就是极大的幸福。”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学计算机出身,本想当一个程序员,机缘巧合来到敦煌之后,发现这里可以让本专业发挥更大价值,“敦煌虽然偏僻,但很国际化,最新兴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晓星是1980年生人,1981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九色鹿》,让她自小就和敦煌之间产生了奇妙的连结。长大后,她报考了兰州大学历史系,又坚定地选择了敦煌研究所的硕博连读,成为敦煌学研究所的第一个全日制博士。

  “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大爱,现在也想听听你们的小爱,能讲讲你们的爱情故事吗?”在《受到召唤·敦煌》中担任主演的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张艺兴,提出了一个戳中很多人内心柔软的问题。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韩卫盟清晰地记得,自己是2003年7月14日,和爱人一起来的敦煌,“到了之后,有点打退堂鼓,但是爱人比较犟 ,她说她喜欢这个地方,她坚决不走,我也就跟着留下了。”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副主任王慧慧,也是因为追寻爱情而来,哪怕茫茫戈壁对她一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但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我也告诉自己,既然去了,就不要混日子。我研究院史,那么多比我厉害的前辈,面对更残酷的环境都义无反顾,我能和他们一样守护敦煌,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变得不一样了。”

  从事丝绸之路乐舞研究的在站博士后汪雪,是为了敦煌曾放弃过一段爱情的人,“因为这里有我热爱的一切,历史、音乐、舞蹈、绘画……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围绕着我,所有美好的人都围绕着我。我特别喜欢音乐话剧名称里的‘召唤’,‘召唤’就是你心里的种子发芽了,本来不会说话的东西,用超越语言的方式,联系到了你。”

  “当年,常书鸿先生为什么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当起了敦煌的守护神?因为他第一次看到敦煌艺术作品的时候非常震撼,这一下激发了他的民族自信心”,敦煌研究院书记赵声良表示,自己1984年第一次看到敦煌画册时,也是类似的心情,所以他完全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扎根大漠、守护敦煌,“敦煌是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敦煌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地方,创新性是我们今天的艺术最应该继承的,期待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敦煌的魅力。”

  为了让《受到召唤·敦煌》激发更多层次、更大范围的“召唤”,国家话剧院希望打造一部“戏剧艺术+数字科技”的创新之作,更希望构建创新IP,让作品触及广泛的受众群体。

  国家话剧院院长、该剧编剧兼导演田沁鑫介绍,在艺术上,《受到召唤·敦煌》将以话剧结合音乐、舞蹈、壁画、建筑等诸多敦煌艺术元素;在形式上,该剧将创造多空间多线性叙事结构,体现从法国、到北京、到敦煌的时代际遇,同时通过超清数字影音技术和流媒体传输等技术,以工程化的设计,制作“戏剧+电影+数字”的戏剧大片,为观众带来“数字演艺”新体验;在传播上,作品定于2024年11月在北京首演,届时将与中影集团合作,同步推出全国电影院线直播,力求最大化扩大国际影响力。

  “在莫高窟,我们由衷感动于80年来几代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希望用守正创新的文艺探索,穿越敦煌风烟,编织出当代年轻人和青年常书鸿先生跨越时空的心灵共鸣,以新颖的现代故事、青春的活力表达,召唤更多人对敦煌的心向往之。”田沁鑫说。(完)

  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率先实现产业升级,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东部地区在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持续迈出新步伐。

  联邦航空局迄今已发布上千项有关5G潜在风险的航空安全指令,但没能解除航空业的忧虑。

  唐朝时饮茶方式为“煎茶”:将经过炙烤的饼茶研末并投入炉上壶中加水开煮,初沸时加入食盐等调料,二次沸腾时取出一瓢沸水再投入茶末,三次沸腾时再将这一瓢稍冷却的沸水注回壶中,如此制出茶汤。而《文会图》中宴席旁有童仆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沿用的已是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

  后来他又给我发了一封信,2万多字,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三体》,内容是什么?他心里怎么想的?作为《三体》粉他要怎么传达……

  近年来,电视剧虽然锻造了不少时代精品,但对科幻题材的拓新却有些力度不足。电视剧《三体》“勇攀险峰”,首次以真人剧集形式改编硬核科幻IP,领跑电视剧科幻垂类赛道。这部作品获得成功,将提振影视行业信心,助推电视剧以更宽阔的视野实现高质量、精品化、创新性发展。

  文艺创新应把握时代的脉动、贴合大众的需求、引领社会的风尚。电视剧《三体》以诚意满满的匠心制作,满足了广大观众和“原著党”的审美期待,打破科学和普通受众之间的壁垒,深度链接观众的审美情趣。其以电视语言为载体,对文学原著IP价值进行跨界转化与承接,或为文学IP突破形式窠臼、开展跨界“联姻”打造范本。同时,随着中国科幻IP出海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中国科幻影视创作也面临着开拓全球视野、加强海外合作的考验。此次电视剧《三体》的上线,或将带动《三体》这个IP迈向全球化新起点,并有望借助跨媒介、破圈层的传播影响,推动其在商业线路开发、实体产业打造、文创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探索,催生全新的IP文化产业业态。

李怡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