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打造“5G+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

来源: 旅游网
2024-06-01 13:38:38

  中新网上海5月31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31日获悉,数 字化时代,上海的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打造“5G+数字孪生智慧医疗生态圈”(面向病人、医护及管理人员三类对象),病人凭一部手机,就可享受全流程的诊疗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等基于人工智能的导诊和(或)预问诊,互联网医院多学科会诊、一键式病案服务、云陪诊、云胶片、云客服、云档案、云管理、云评价、医保电子处方在定点医药机构间流转和医保结算和(或)入驻随申办的互联网医院专区服务等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大大便利患者就医。

  除了多家三级甲等医院,上海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亦大力推广“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诊前预约、自助挂号、检验报告自助打印、自助电子发票打印、电子医保卡等信息化服务。

  记者31日获悉,上海市医疗卫生行业数字化转型从2021年的1.0版到2022年的2.0版,再到2023年的3.0版,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扩展。

  如今,上海构建了云一网一链一认证的数字基座,打造了云陪诊服务、一键式病案服务等7大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与效能,使便捷就医再升级。

  31日面世的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调查显示,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对医疗信息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较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实施患儿“诊前化验”。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运用现代智能化调度分诊排队系统,根据医院新门诊综合楼空间和人流特点,部署了分诊排队与健康宣教信息发布两大子系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将大型检查的预约平台延伸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大型检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线下开单预约全覆盖”。

  数字化进一步给患者的诊后带来便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向患者提供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大力推进智慧药师用药指导系统的全面使用;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智能康复设备与中心康复信息模块相整合,让临床康复信息无缝交互。

  本调查发现,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对适老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据了解,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如何让数字化赋能医疗机构适老化服务,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受到社会和病人的关注。

  在上海的公立医疗机构,人流量较大区域的自助机旁,医院安排导医或志愿者,现场指导老年人使用各类自助设备。此外,一些公立医院更新了智能自助服务机,更新后可根据病人年龄判断是否只保留常用功能、字体放大和(或)提供全程语音提示,使预约诊疗更便捷;推出云陪诊、自费病人代付费、一键叫车的自助设备等适老化服务。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等医疗机构通过智慧门诊长者体验中心、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老年服务岗或服务中心手把手指导老人如何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就医。

  据悉,近几年来,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病人满意度测评聚焦于政府导向和民众关切的就医体验,持续关注适老化、数字化方面的测评,且测评结果向政府报告、向社会公布和向被调查机构反馈,为上海市政府、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公立医疗机构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供了决策信息。

  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方面表示,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在减少门诊及相关检查的等候时间、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等方面,上海的公立医疗机构仍需不断改善服务。(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成都12月30日电 (贺劭清 张浪 陈选斌)<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30日从朱郑氏亲属处获悉,成都目前已知的最长寿老人朱郑氏于当日上午去世,享年122岁。

  北京市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哲在现场发言时表示,2022年文投集团举办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活动,汇聚国际国内艺术机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等在内的现当代和古代艺术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级艺术盛会,对全面激活和满足大众对于艺术鉴赏、艺术研学、艺术活动体验、艺术品交易与收藏等方面的文化消费新需求,促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国际文化艺术贸易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作用和溢出效益,引领京津冀乃至全国艺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用法律搭起一架创新的桥

  为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场所的救治活动,《医师法》明确,国家鼓励医师积极参与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医师因自愿实施急救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了医生救人免责的权益,让医生在公众场合出手急救无后顾之忧。

  一位曾经代理过球蛋白的渠道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球蛋白可以起到增强免疫作用,该产品在发达国家应用较普遍。但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该产品在中国的使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市场教育不足。鉴于中国使用率不高,一些进口球蛋白在中国的销售价一度出现倒挂情况,即价格低于在发达国家销售价的。不过,近期以来,随着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增加,球蛋白随之“出圈”,市场的认知度大大提高。

  更好地保障医师合法权益

陈佳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