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上海专家创新打造围手术期管理体系 助结肠癌患者术后“极速康复”

来源: 台海网
2024-06-02 09:18:49

  中新网上海2月6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患者接受胃肠肿瘤手术后自主从手术室走回病房,术前2小时碳水饮食,术后3小时进食,肠内营养支持不间断……这不是痴人说梦。记者6日获悉,在上海,这已经成为现实。

  两位分别接受了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苏醒后,仅在麻醉恢复室留观半小时,便恢复了良好的生理状态,无人搀扶下,患者由家人和医护人员陪同,以正常步行速度从手术室返回病房。

  手术后步行回病房的宋先生说:“下地的时候没有疼痛的感觉,身上也没有管子,很轻松就走回自己的病床。”回到病房后,他一直向医护人员挥手致谢。

  据了解,在胃肠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最担心的就是手术环节,其中手术后多久能下地?何时能进食?体力如何快速恢复正常?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康复问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下称:上海四院)胃肠外科运用“极速康复”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为这些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经典的加速康复理念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多个外科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使得患者在围手术期康复效率和舒适感显著提高,住院时间得以缩短,住院费用降低。目前,中国国内胃肠外科中心报道的加速康复外科平均术后出院时间在5-6天。

  上海四院胃肠外科主任涂小煌介绍,其所在医院胃肠外科打造“极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创新提出“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病患无差别体验”,这当中最大获益者是患者,能够为病 患提供最为舒适、快速的康复感受。

  “全身麻醉后在经典的胃肠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理念中,胃肠手术全麻患者通常清醒后,采取平卧,由医护人员用手术车护送回病房,搬运至病床。平卧回病房后,最早术后24小时方可下地活动。”涂小煌说,宋先生和李先生均在术后24小时内出院,出院一周后复诊,恢复良好,并且提前进行术后辅助治疗的计划安排。这两例成功的“极速康复”案例,不仅是先进医疗技术的体现,还为更新现代化外科理论体系奠定基础,使得传统肿瘤治疗方案的时间节点优化提前,有望在胃肠肿瘤的治疗效果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据悉,来院复诊的宋先生和李先生,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涂小煌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理念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创新,患者的康复体验也将变得更加快速和顺利。(完)

  <strong>必测项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暂停,以满分计入总成绩</strong>,选测项一(1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50米跑、立定跳远三选一)、选测项二(足球运球绕杆、篮球运球绕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乒乓球正手攻球四选一)按原定方式和标准进行现场测试,<strong>考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有1次重新选择选测项目的机会</strong>。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考虑到中国实行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仍有较大空间,且2022年基数较低,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超5%“没有问题”。

  从经济层面来看,两国均为资源出口型国家,经济结构类似,彼此经济依存度低。沙特还担忧,西方如解除对伊朗制裁,其将迅速崛起,成为自己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中学地理课程出现的另一个错位是,新高考改革之前,地理科目被纳入文综考察,大学地理类专业属于理科,长期出现学科分类体系错位、衔接断层的问题。郑永春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质类高校希望招收对地球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但招进来的人,往往缺乏地球科学的基础。

  走出考场,陈芳知道今年大概率是没戏了。但对研究生学历有执念的她决定选择另一条同样艰难的道路:出国读研。“现在没有研究生学历,工作不好找,体制内也不好进。”她说。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资源集中的城市聚集成为趋势。从常住人口规模看,2020-2022年杭州常住人口分别为1196.5万、1220.4万、1237.6万人,稳步增加。在此背景下,杭州市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林合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