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新帅第一枪,不寻常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6 17:25:56

(新春走基层)双胞胎兄弟护航中欧班列:家人团聚就是过年张津瑜蘑菇,

  文 | 智谷趋势 华南索罗斯

  一星期前,这位茅台新掌门刚刚在股东大会上强调“经销商是我们的家人”,很快就履行了诺言:

  茅台的“后门”,被堵上了。

  此前,部分满足条件的企业可以向茅台提出申请,直接以零售指导价(也就是1499元/瓶)每个月获得一定数量的飞天茅台酒。这有点像是“走后门”。

  而在昨夜,一些省份传出消息,这种供货方式被喊停了。

  此番大动作,对经销商是大利好。在茅台散飞价格跌破2600元大关,逼近2500元“生死线”的当口,更显雪中送炭,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当然,对张德芹而言,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的首次亮相,传递出丰富的信号,茅台也许会从高举高打的模式,转向一种更为低调务实的新姿态。

  履新30天,茅台新掌门的感觉如何?张德芹自称:“ 战战兢兢”。

  为什么?

  站在市值层面,超两万亿的贵州茅台,无疑是A股的王者。茅台一把手的位子,分量很重。

  从袁仁国开始,茅台已经连续空降了三任董事长,其中最短的只干了不到一年。

  在5月28日晚的餐叙会上,很多股东其实都是第一次见他。这个看起来有些瘦削的仁怀本地人,在快步走进茅台大酒店宴会厅之际,转身与周遭人群挥手致意,就是他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他的与众不同,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撤销主席台,身着中山装;

  撤销“茅台美集市”,去年的民族舞、川剧变脸等表演,丹寨蜡染、木筷手作、苗族剪纸等手工,今年都没有了;

  讲了四个故事,都与一线车间和贵州大山有关……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达,今年的股东大会相比以往,有多么不寻常。

  而从这些不寻常里,张德芹的形象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勾勒出来:

  谦逊、低调、接地气。

  他的发言,全程都将姿态放得很低,脱稿演讲近40分钟,显出真性情。

  一开始,他就强调,“股东是企业的老板,是‘主人翁’,我们的管理团队就是要为大家做好服务”。在演讲中,他好几次称股东为“老板”。

  张德芹的PPT也很简短朴实,只有几个提示词,没有博人眼球的“高大上”词汇包装。

  对经销商,关键词则是“温情”。上任一个多月来,张德芹数次表示“经销商是我们的家人”,股东大会上也再度提起。

  作为茅台董事长,一举一动都牵动整个资本和消费市场的目光。

  但自上任以来,张德芹却显得异常低调,仅在一场公开活动中出席并致辞。事实上,他一直被视为一个“接地气”的领导者。

  张德芹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仁怀人,说话声如洪钟,但带着本地口音,外地人想完全听清、听懂,需要费些功夫。贵州大学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后,张德芹进入茅台,从最基础的生产酿造,一做就是十五年。

  此后掌舵习酒,他也保持每周至少一次,早上三四点起床,只为下到一线生产车间考察。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掌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根本问题。

  在会议上,他也回应了一些颇受关注的问题,比如提价、分红等。最重要的两条是:

  一是被问及与经销商的关系时,张德芹称要尊重经销商的盈利模式;

  二是谈到创新时,他表示茅台今年做了很多“傻事”,公司有纠错的能力,发现不合适会马上调整。

  这位新掌门人的战略思路,也隐隐浮出水面。

  事实上,刚刚执掌茅台的张德芹,眼下案头摆着的,正是两大待解难题:

  一是渠道,二是增长。

  先说渠道问题。行业淡季,茅台也在承压。今年三月和六月,茅台批价已经先后两次跌破2500元。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价格是茅台批价的心理底线。

  下跌原因比较复杂,旺季结束、市场存量增多等,但也有茅台的渠道问题。

  时至今日,贵州茅台一直沿袭着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下的“价格双轨制”模式来定价和销售,其终端零售价远高于1499元/瓶的建议零售价。换言之,茅台始终未能真正做到价格完全市场化。

  导致的结果,一是可能存在黑市、腐败等滋生的空间。过去的几年里,部分茅台渠道经理因受贿被判刑,源头就是权力寻租。

  二是销售利润蛋糕中的大部分,都被经销渠道占据。茅台近年渠道改革的核心,都是为了“回收”经销利润。

  比如2023年11月,茅台针对经销商的出厂价从969元提升至1169元,增幅20%。

  这一次提价,显然意味着茅台又开始试图恢复市场化机制,并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消除市场价格双轨制,压缩渠道暴利,逐步理顺茅台酒的各级市场价格体系。

  为此,茅台的动作可以说,是在持续推进的。

  比如加码“i茅台”和巽风数字世界等直销渠道。“i茅台”去年贡献收入223.7亿元,增速达88%。

  从销售收入口径来看,直销渠道与经销渠道的占比在去年已经逼近五五开。直销毛利率高达95.5%,超过经销渠道6个点。

  只不过,推进直销渠道改革和平衡经销利益之间的天平,并不容易把握。

  今年3月,巽风数字世界推出“天人共酿活动”,消费者能绕开经销商,直接兑换与飞茅规格差不多的375ml巽风酒。消息一出,经销端的茅台价格迅速跌破2500元。

  显然,茅台还离不开经销商,无法单干。

  上任以来,张德芹也对经销商表现出友好态度,甚至不乏温情。三月,张德芹就和浙闽苏三省的经销商们开了个会,强调他们是“茅台的家人”,“成长路上的重要支撑”。

  如今又在部分省份暂停“企业申购1499元飞天”,显然也是为了缓解与经销商的紧张关系,强化渠道管控力。

  一方面依赖传统经销渠道,另一方面又要提升直销业绩,这种微妙的平衡,考验的是张德芹的身段。

  摆在张德芹案头的另一难题,是茅台的增长后劲。

  过去的两年多里,茅台实现营收利润“双千亿”。而如此耀眼业绩的背后,是茅台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产品线。

  茅台1935,瞄准的是茅台常年缺席的千元价格带;

  台源酒,定位百元价位的大众酱酒;

  茅台冰淇淋、酱香拿铁、茅台巧克力等产品,主攻年轻客群。

  它们出自前任董事长丁雄军之手。这位吴晓波在《茅台传》中形容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出身,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历练多年,有着不一样的专业视野和当代思考”的茅台舵手,在任期的32个月力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

  只是,时至今日,当消费者们的新鲜感逐渐褪去,针对这些产品的评论也变得褒贬不一。

  如何取舍,也是张德芹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坊间议论火力最集中的,就是过度联名,是否消耗了茅台的品牌价值?下沉至次高端,会不会“赔本赚吆喝”?

  我认为,前者属于杞人忧天。

  年轻人并不会因为一杯9.9的酱香拿铁就去怀疑茅台的品牌定位,茅台的目标客群们,也不会因为这些联名就认为茅台掉价。

  这些产品真正的问题,是复购率太低。

  酱香拿铁部分门店日销量不到10杯,与德芙组的新cp也让大量消费者直呼“磕不动了”。

  至于下沉次高端的茅台1935,虽然去年营收破了百亿,但代价着实不小。

  茅台1935要想突围,只能在营销上下功夫。2023年,贵州茅台的销售费用达到46.49亿元,同比增长40.96%,增速远不仅高于同期营收增长,涨幅还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

  贵州茅台首次实现营收利润“双千亿”,业绩也是花团锦簇。

  不过,繁多的产品线,在新鲜感过去之后,有多少能够持续为茅台提供增长动力?这是一个真问题。

  所以,我们虽然无法确切地知道,张德芹在会上说的“傻事”具体指什么,但从过往经历来看:

  精简SKU,是他的强项。

  2010年,张德芹走马上任习酒之际,见到的是一片狼藉:加入茅台集团12年的习酒,还在为10亿元销售目标苦苦挣扎。赤水河对岸的汪俊林已经带着郎酒突破了50亿大关,次年更是跨过了百亿门槛。

  而张德芹掌舵习酒之后,干了一件标志性的事情。他砍了4个特许产品,其中包括茅台集团授权使用“茅台”二字的“茅台液”,尽管当年该系产品销售额已达7000万。此后,选择聚焦大单品。

  2020年,习酒营收突破百亿,而由他一手推出的习酒·窖藏1988,更是创下58亿销售额。

  相似的一幕,会不会在茅台重现?

  颇为巧合的是,张德芹重回茅台这年,刚好是季克良即将在茅台待满一个甲子的年份。

  这位85岁的茅台传奇掌门人,60年前还是个大学生,从江苏南通横跨3000多公里,来到群山环绕的贵州仁怀。

  彼时的贵州茅台,只是个年产值只有220吨,缺钱缺人缺技术的小作坊。一片灰暗困顿中,季克良从白酒酿造工艺的浩渺文献里,找到了一点微光,死命抓住了它。60年来,他把这点微光烧成了烧房里的熊熊烈火,又用它烧出了一个豁然开朗的万亿级茅台。

  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也从原来的7.5平方公里,延伸扩大成了15.03平方公里。郎酒落子赤水河左岸,习酒扎根习酒镇,珍酒、国台等也都陆续扎根。黔酒的版图,就此落定。

  如今,黔酒迎来了又一关键节点,贵州瞄准了2027年白酒产业达到3000亿的目标。黔酒手里最具实力的两张底牌,就是茅台和习酒,而对此二者知根知底的人,非张德芹莫属。

  当台上的张德芹穿着中山装侃侃而谈时,白发苍苍的开拓者季克良,正端坐在观众席上注目倾听。在他们中间,是60年的光阴流转,传承接力。

  黔酒故事的后半段,执笔者轮到张德芹。

责任编辑:李昂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