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福建宁德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04 03:01:42

  中新网宁德11月14日电 (吕若萱)14日举行的福建省宁德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通报会披露,2022年,宁德市食用菌鲜菇产量120万吨,产值76.51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银耳产量达45.07万吨,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闽东人。”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利说,据粗略估计,全国食用菌经销量,福建人约占全国80%,闽东人约占全国50%以上,强大的销售队伍有力地支撑宁德市食用菌生产的良性运转。

  宁德市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据古田县志记载,早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9年)古田县境内就有人开始种植香菇。20世纪60年代初,古田人从椴木栽培银耳开始,在全国率先掀起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树菇生产的“五次浪潮”。

  走进古田县吉巷乡前垅村,高大的标准化菇棚鳞次栉比,棚顶一块块光伏板映射着明亮的阳光,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棚中高大的木架上,一排排 菌包整齐排列。

  “新菇棚不仅可以放下更多菌包,人在棚里操作也更方便。”前垅村菇农兰先生说,自己管理的30多个菇棚完成一茬采摘,可以获得2万多斤干品猴头菇,亩产量超6000斤,受益于菇棚改造项目,村里菇农干品猴头菇亩产量普遍提高了25%左右。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古田县食用菌产量91万吨(鲜品),产值62亿元,全县农业人口中70%的家庭从事食用菌产供销活动,农业总产值70%来自于食用菌产业。

  由古田县“以菌立县”,可窥见宁德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年来,宁德市以科技为动力,以项目为支撑,大力实施食用菌产业集聚壮大战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用现代工业理念发展菌业,在龙头培育、品牌创建、市场拓展、产业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品牌效应进一步突显。“古田银耳”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在2022年中国食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榜上排名第二,品牌价值达89.91亿元。

  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展。全市拥有电商企业600多家、电商店铺4000多家,年交易额达8亿元以上。食用菌营销网点遍布全国,营销户3万多家,成功拓展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食用菌产销率达98%以上。

  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宁德市拥有33家民营科研所,菌种育种人才380多人,栽培技术工人1万多人。建有福建农林大学(古田)菌业研究院,该平台集聚高等院校40多个专家学者,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科研力量。

  产业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致力挖掘闽东深厚的食用菌文化底蕴,先后编撰出版各类食用菌文化书籍40多部,创作了大量歌曲和微电影等形象宣传片;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新模式,打造20多个食用菌文旅景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全国菇棚光伏+示范基地、中国·食用菌文化博览中心等融合发展平台10多个等。

  刘利表示,将坚持项目带动、园区推动、科技驱动、文化赋能,促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宁德乡村产业振兴。(完)

  在众议长的选举中,有3名候选人参加角逐。全部513名众议员中有509人参加了投票,利拉获得创纪录的464票,远远高于来自里约热内卢州的社会主义与自由党众议员奇科·阿伦卡尔(Chico Alencar)的21票和来自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新党众议员马塞尔·万哈特姆(Marcel Van Hattem)的19票。此外,还有5张空白票。利拉也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

  “砰!”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1名队员“遇袭”倒地。

  “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没有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就没有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1月30日,在西部城市宜宾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民营经济对宜宾发展贡献巨大,已呈现出“45789”的特征:贡献了40%的投资,57.7%的地区生产总值,78%的城镇新增就业,82%的出口总额,99%的市场主体。

  “以合川区为例,我们累计投入12.7亿元,完成了公园游步道、亲水栈道、观景平台等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户外宣教体系建设。”合川区林业局局长李小刚介绍,当地还开展了湿地景观再造、鸟类栖息地营造等湿地恢复和景观优化工作,以及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有效保护了湿地环境。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2月2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2月上旬,南方有持续性阴雨天气,其中,2月2至5日,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广西、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冷空气对我国的影响趋于结束。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团拜并在致辞中表示,今年经济肯定比去年好,除了香港社会踏入复常,跟国际社会恢复便捷往来外,新一届特区政府采取“有为政府”与“高效市场”更好结合的管治思维。他提到,行政长官在去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到要积极“抢企业”“抢人才”,此外还要“抢生意”。特区政府在“未来基金”里拨出300亿港元,助力引进具策略性的重点企业,让香港的持续发展有更强动能、发展力量更大。

陈静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