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养猪散户减少了5200多万户!活下来的中小猪场还有哪些机会?

来源: 钱江晚报
2024-06-22 19:51:17

  来源:猪好多网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 2023 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程度已达 68%,而在非瘟前的 2017 年,这一比例还仅为 46.9%。

  再往前追溯 10 年,2008 年我国散户数量尚有 7222 万户,而当下可能不到 2000 万户(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养猪散户数量为 2062 万户,虽然尚无最新的准确数据,但是根据近 3 年各地散户在疫病影响下退出的情况大致判断,如今剩下的散户数量比 2000 万户只少不多。也就是说,在这 15 年的发展中,我国散户数量减少了 5200 多万户,缩减幅度超 72%。

  但这并非终局。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辛国昌曾在某行业大会上表示:“目前人均消费 40.5 公斤猪肉,个人判断基本已经到顶。未来大企业的增长空间就是散户退养的部分。”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一波又一波的疫病中,中小养殖户一批又一批地退市,规模猪场却步步增产布局。

  自 5 月以来,生猪行情出现逆转势头,如今涨至 9 元/斤以上,养猪 的头均利润已达 500 元。然而,许多之前退出的散户,因之前的持续亏损,手中已无资金,并且近几年疫病复杂,猪难养,成本颇高,所以即便再眼红,也已没有了进局的“入场券”。加之我们之前说养猪是“四年一个周期”,而现在是“一年四个周期”,行情规律极难判断,一个错判,可能步步踩错节拍,亏得血本无归

  那剩下的这 2000 万小散养殖户究竟该如何站稳脚跟?又该凭借什么优势与规模猪场竞争?很多人都说小散养殖户的优势在于成本,那么小散的成本真能胜过大场吗?

  规模猪场的优势众人皆知:产业链互为支撑的成本优势与话语权!

  集采的价格优势自不必说,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讲,大企业因采购量巨大,很多动保商因惧怕失去这样的大客户,可为规模猪场客户提供长达一年的账期。这意味着,规模场能够先免费使用疫苗、药品甚至饲料等生产物资,行情好时难以看出,若赶上行情低迷期,仅此一点优势便能碾压众多小散户。

  此外,在诸多影响成本的核心因素中,健康管理占比高达 68%,健康价值空间有 259 元的降本空间,所以健康稳定为长期首要任务!不过随着规模猪场逐渐实施批次化生产模式和猪病净化政策,大场在疾病管理方面的优势明显优于小散户。疾病也是直接导致这一轮散户退出的主要成因。

  而在品种等方面,很多大场的 PSY 已超 25,而我国平均的 PSY 仅有不到 18 头,整体而言是散户拖了后腿。

  所以,客观来讲,中小猪场单靠拼成本、降本增效,或许难以持续,也毫无优势。

  散户的优势在于:灵活!倘若能抓住这一核心,剩下的 2000 万散户或许也能过得颇为滋润。

  前一阵子,众多小散户大搞二次育肥,直接抬高了猪价。散户开始搞二育,既可说是被市场所迫,也可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这也是灵活操作的一种体现。

  众所周知,二育的大猪更不易生病,更好饲养,并且倘若不是养得特别大,料比也相对较低,对于在猪场非瘟压力难以把控,硬件条件又不具备的情况下,许多中小养殖户选择进行二次育肥。

  再者,还有许多猪场抓怀孕母猪,这种方式非瘟风险相对较低,用此方法,一年四季基本上都能外购怀孕母猪,外购怀孕母猪的灵活性还体现于不一定自行育肥,还能够对外售卖仔猪。对于买来的怀孕母猪,可依据行情当作淘汰母猪出售或再配种销售怀孕母猪。

  甚至如今的二育大军,已经与时俱进地研究“滚动二育”的问题了,即不再执拗地等养到特定斤数再出栏,有高价就先卖掉,等跌价了重新再进一批留着继续二育。总的来说,对于中小规模养殖场,成本并非我们的优势,我们唯一的优势便是灵活经营。

  总之,摒弃自繁自养的固有模式,便会发现,养猪还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

  随着散户这种短期操作占比越来越大,我国的养猪业也将逐渐向国外的模式靠拢。例如,在美国的生猪养殖业中,专业化分工已成为主流,按照生猪生长周期,细化为分娩、断奶、保育、育肥等环节。专业养殖场只需负责其中的 1 - 2 个环节,从而大幅提高了养殖效率。

  我国的养猪散户其实也正在转型,走向专业化的轻资产运营,只负责专门的育肥环节。这种转型不但能够提升养殖效率,还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张恒星

  周茂华评价称,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社融数据表现不一,整体反映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尤其是居民端。但与此同时,国内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长期贷款明显多增,宽信用政策效果明显,预计后续居民信贷、企业融资需求有望明显改善。从M2同比增速看,国内货币环境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型领域的支持力度,预计M2同比增速将维持高位。

  “你真是舍小家顾大家!”我感慨。

  其实,网友的吐槽不是否认电视技术的进步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智能电视不仅屏幕尺寸大、分辨率高,而且更加轻薄,便于人们节约使用室内空间。从观看体验上说,大家不用再卡着时间等电视台直播,也不用为错过某个精彩的节目或影视片段而遗憾,随时暂停、随心点播,人们有了更多选择权。这种在观赏电视节目时前所未有的掌控感,是技术向前发展才可能出现的。

  “施用菌剂后对作物产量、耐寒度、抗重茬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施用菌剂之前相比,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30%。”刘存平说。

  <strong>健全高等学校教师、实验技术两个系列制度体系</strong>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双年展上既有架上绘画,也有影像装置,越来越多的科技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带来了更多表现形式。艺术家陈琦的作品《无去来处》运用科技营造出了一个水光潋滟的世界,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威尼斯的水、蓝天和阳光。

安怡孙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