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探索“渔光互补”模式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9 23:43:42

  中新网 南昌6月7日电 (卢梦梦 鄢飞飞)初夏时节,走进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三埂村,在国家能源集团松湖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只见距离水面3米处,超过28万块单晶硅光伏板整齐排列,形成一片“光伏海”,场面十分壮观。

  据了解,为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南昌市新建区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入“渔光互补”项目落地在松湖镇三埂村。该项目探索采用“一地两用”模式,在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情况下,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渔光互补”是指将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养殖设施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在光伏板下方水域开展水产养殖活动的渔业模式,具有水上持续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清洁、低碳、高效的特点,为水产养殖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投资约2亿元同步推进项目一期和二期建设。项目完工后,我们将和当地的农户签订协议,将水面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返租给他们进行有机养殖,实现‘渔光互补’的绿色发展模式。”国家能源集团松湖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经理叶卫星说,光伏板的布置不仅能在夏季为鱼类有效供氧,还能抑制藻类繁殖,为渔业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叶卫星介绍,国家能源集团松湖2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于2023年9月份完成招标,目前已完成80%的工程量。“项目全面投产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2.3亿千瓦时。在发电的同时又保证了渔业的生产条件,预计可以为当地村集体及农户每年带来超3000万元的收益。”(完)

  家属入院、工作人员返岗要求根据疫情有所不同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实行后,不再强化对感染者的隔离管理,而是可按乙类传染病予以诊断治疗。为此,十版方案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画卷里有创新、有突破,记录着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全球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首飞”成功,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中国空间站历史性完成“合体”……从浩瀚无垠的太空到一望无际的海洋,一次次从“0”到“1”的突破,一个个不断尝试、打破想象的足印,见证着令人应接不暇的科技成就,也见证着科技强国的闪亮征途。科技自立自强,既是向着星辰大海不断前进的底气,也是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鲜活注脚。

  <strong>唐彦文:我们都是“天选盛趣人”</strong>

  经查阅科普资料,及请教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专家确认西方秧鸡为该保护区新增物种。据介绍,西方秧鸡是秧鸡科,秧鸡属鸟类。栖息于沼泽或近水草丛中,步行快速但不善于高飞,食蚯蚓、昆虫等,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非植被茂盛的湿地中繁殖的鸟类。

  长江里的一滴水,如何穿越粮仓沃野,实现在淮河畅游?这段卫星视角的影像,揭秘了长江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的建设轨迹。2022年12月30日,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同时,为期5年的二期工程也全面开工建设。

章汉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