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 业界专家学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来源: 澎湃网
2024-06-16 03:58:38

  中新网重庆6月15日电(杨梦逸)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有哪些冲击?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如何治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13—15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国际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焦点。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认为,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紧密相连,研究国际舆论一定要将国际传播和国际舆论这两个话题交叉进行互动性探讨。

  “国际舆论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舆论生成、传播和影响机制,还能提升我们在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谢耘耕建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合作,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结合、政策和实践结合,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带来内容生产与传播机遇的同时,也将引致认知重塑、价值固化的风险,对国际冲突、网络安全、数字平等提出了挑战。”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说,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立虚假信息甄别机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打击“机器人水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传递正确价值观;夯实人才支撑,壮大国际传播队伍。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适应更多任务,网络空间安全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构建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内容治理、技术治理和人才治理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迫在眉睫。”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内容治理,要加强网络平台内容监管和数据库算法审核。

  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冲击,人与智能技术协作也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认为,未来国际传播实践需要探索一种人与智能技术合作无间的方式,推进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机文明,将对中华文化的彰显、技术发展的关注、价值理性的关怀共同渗透进国际传播的核心议题。智能技术只有在良善价值观的引导下,才能真正从实践和价值双重维度切实赋能国际传播实践。

  “机器智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威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认为,我们要对人工智能技术保持警惕,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引导技术向善,防范一切信息灾害与人的异化。

  年会召开期间还举行了多场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国际舆情与舆论引导 、人工智能与国际舆论等话题展开讨论。

  谈及未来的计划,雷建德说,将继续收集整理海外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的评价,把《西厢记》古典爱情故事与西方爱情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对比,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的魅力。(完)

  “虽已圆满而回,惟大师不舍众生,必会乘愿再来。”得知星云大师5日在高雄圆寂,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当天在社交网站上写道。

  新冠疫情暴发前,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出境游市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从全年来看,中国出境游市场将表现出持续回暖、加速复苏的走势。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春达介绍,“十四五”以来,吉林省聚焦重点民生领域,每年确定50件民生实事,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推进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让民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陈军表示,今年,西藏在建设通道促进开放方面,将加快口岸基础项目设施,推动里孜口岸完成国家验收,力争实现普兰口岸双向过货,稳慎推进吉隆口岸恢复人员往来,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加快推进拉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日喀则(吉隆)陆上边境口岸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支持发展公铁联运、集装箱甩挂运输,推动南亚班列常态化运行,推动边贸物流业加快发展,实现对尼出口货物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5%左右。

  胡光万表示,通过对武陵腹水草分布区周边区域连续调查,目前仅发现2个野生居群,1个分布于景区栈道边上,另一个在村庄附近山上,且存在野生资源挖掘贩卖情况,亟需有关部门加强保护与种群扩繁拯救。(完)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