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张西平: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3 06:23:32

  中新社北京6月21日电 题: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

  ——专访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

  作者 凌云

  日前,以中国学与欧洲的中国观为主题,“中国学的世界对话·比利时论坛”揭幕。从汉学到中国学研究,欧洲有着深厚的土壤,如今正呈现出新气象。

  如何从历史中认识欧洲的“中国观”?怎样寻求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西平日前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在他看来,公元1500年至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不仅留下了“西学东渐”的佳话,也留下了“中学西传”的史篇,思考欧洲的“中国观”,需从历史长河中寻求启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对1500年-1800年的中欧文化交流史有着深入研究。当我们思考欧洲的中国观时,为何绕不开这段历史?

  张西平: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被中法两国领导人视为珍贵的国礼。这部《论语导读》是中欧文明交流的“见证”,它的背后,是彼此对这段历史的珍视。

  欧洲18世纪“中国热”,以及1500年-1800年中西文明的相遇,是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节段。透过对这一段历史的思考,我们得以从长时段的全球史,重新认识中西文化关系。

  这是中欧交往的“一见钟情”时期,彼此在对方心中都非常美好。这一段历史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人类迈入全球化进程”以来,文明相遇,没有战争而平等交流的历史。

  时至今日,如果说欧洲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上有着重要的遗产,那便是1500年-1800年时期双方平等交流的历史;那便是利玛窦的“文化适应”思维,以及伏尔泰、莱布尼茨的文化多元观等带来的重要文化遗产。

  历史如同浩渺的长河,只有在长时段中才能显现出本质。

  中新社记者:欧洲18世纪出现“中国热”,欧洲启蒙思想家们将遥远的东方视为“理想”,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

  张西平: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等方面来探讨。

  传教士们将当时中国社会富足的风貌带到了欧洲。虽然传教士也报道了当时中国贫穷的一面,但总体而言他们对中国社会风貌和经济发展进行介绍是正向的。他们眼中的中国富足,百姓生活安适。启蒙思想家借此自然看到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土面积辽阔,经济繁荣的国家景象。

  虽然有学者认为,传教士美化了中国。但近些年,专家关于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内容,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传教士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描述总体符合事实。

  另外,传教士们所述的见闻,在当时也在国家管理和治理制度方面,为启蒙思想家提供思路:包括伏尔泰在内的很多启蒙思想家主张君主制,希望皇权成为与教会相抗衡的力量;利玛窦详细介绍了科举制度,同时汉学著作中,对这一国家管理人才的选拔方式,也几乎都是给予积极肯定的。

  中新社记者:儒家思想是否对启蒙 运动的思想家们产生重要影响?究竟是什么内容打动启蒙运动思想家?

  张西平:中国的历史观和哲学成为打动启蒙运动思想家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十七世纪,意大利传教士所著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中国上古史》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广泛反响;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在《中国哲学家孔夫子》一书附上的中国历史年表……这些都向欧洲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圣经》神学史观的历史编年,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自然历史观,冲击了欧洲的宗教历史观,为西方走出中世纪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另一方面,儒家的非宗教性给欧洲提供了一个人离开神以后可以安顿灵魂的榜样。儒家思想主导着中国社会,核心是教导人何以成为人,强调人不是神的附庸。儒家的思想引起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为他们提供了有力的自然神论的现实版。

  伏尔泰吸收了孔子思想中的很多重要观点。伏尔泰谈到孔子时说:“他不是先知,他不自称得到神的启示,他所得到的启示就是经常注意抑制情欲;他只是作为贤者立言,因此中国人只把他视为圣人。”而不是把他当作神。

  孔子教导人掌握理性,认识自然,人离开神后,可以安顿自己的灵魂,将修身而成为君子作为人生的目标,这自然会受到正寻求走出中世纪神学,倡导自然神学与世俗化生活的启蒙思想家青睐,引起他们的思想共鸣。

  中新社记者:如何理解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

  张西平:欧洲“中国热”和启蒙思想家的这段历史,提供给我们一个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角度。

  欧洲的“中国热”持续百年,直至1798年以后几乎完全消失,之后的中国经历枪炮与战争……走过历史的长河。当我们以新的姿态重新成为世界舞台中心的一员,就不仅需要重新认识欧洲乃至世界,更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精神世界所占的位置。

  从学习中国,视为榜样再到批判或忽视中国,西方的中国观不断变化。我们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在世俗生活中教导“人何以成人”,强调“仁爱”“孝道”“礼仪”“忠诚”这些世俗社会必须坚持的观念,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价值与意义。

  儒家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而是以解决世俗生活问题为核心的理论,或者可以称为远神论。这一特点决定了儒家的包容性,“和而不同”造就了中国文化包容性的特质,它没有一神论崇拜的排他性。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和平性,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宗教战争的国家。也由此,促成了中华的连续性。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邃的哲学体系和独特的价值观念,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为全球化的今天,提供了一个不同文明平等相处的理论与路径。

  欧洲文明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就在于它不断向其他文明学习,希腊文明曾向埃及文明学习,文艺复兴曾向阿拉伯文明学习,启蒙运动向中华文明学习,因此,欧洲才一步步走向强大。但19世纪以后的西方开始以武力和殖民的形式来统治世界,并编造了唯我独尊的“西方中心主义”神话。

  在全球化的今天,要走出“西方中心主义”,需要我们更加珍视18世纪以及此前一段时间,中国与欧洲平等交流所留下的文明互鉴传统,这也是中国和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完)

  受访者简介:

  张西平,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国际汉学》主编,原国际儒联副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谢海龙向记者举例说明,一家合规的50人的工厂,必须要为工人缴纳社保,并依法纳税。此外,工厂还需要配备厂长、人力、机修等管理人员。也就是说,50个人里,就有6个管理人员,工人跟管理人员的比例是8:1。“而在一些更接近作坊的小工厂,工人跟管理人员的比例可能是50:1,老板承担一切角色,他的生产动力最强。微利的小订单,对中大型工厂来说,根本无利可图。”谢海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潮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婚纱礼服名城,在这个品类里具备各方面的优势。现在整体的外贸形势严峻,企业也希望能提升跨境电商这个渠道的占比,但苦于这个偏向高端定制的品类现在还没有一个成熟平台,企业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成功率不高。”潮州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卢伟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巩俐获得法国文化部“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艺术与文学勋章”1957年由法国文化和通讯部设立,用于表彰全世界在艺术或文学领域享受盛誉,或对弘扬法国和世界文化作出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的法国人及非法国人,是法国4种部级荣誉勋章之一,也是法国政府授予文艺术界的最高荣誉。

  当前,距毕业生离校还有2个多月时间,他们此时都面临什么困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帮助与指导?为此,记者梳理出学生们较为关心的几个求职问题,并邀请专业人士为其解答疑惑。

  “SHEIN突破了过去使用棉麻面料的传统,优先化纤面料。但化纤最大的麻烦,是颜色单调。而SHEIN对数码印花技术的重新发现,就使得化纤面料一样可以多姿多彩,这个突破就让它有能力把成本降到5美元到10美元之间 ,你如果用棉麻这样来做,就会赔死。从款式数量上,平台每天要有1万款,实际投放市场的可能只有3000 款,那么这1万款的选项,你就只能靠改变数码印花的花色来实现。”文丹枫分析。

  被告人董志民将小花梅带至董集村家中共同生活。刚到董家时小花梅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能与人交流,但有时存在痴笑、目光呆滞等表现。1999年,二人生育长子。2011年至2020年,二人先后生育七个子女。2011年、2012年小花梅生育二子、三子后,精神障碍症状逐渐加重,2017年生育六子后病症更加明显。其间,董志民仅于2013年上半年带小花梅到邻县乡镇医院门诊开药治疗,后再未送医治疗。2017年7月至案发前,董志民还对小花梅实施了布条绳索捆绑、铁链锁脖等虐待、拘禁行为。此间,小花梅的饮食起居得不到正常保障,时常挨饿受冻,居住场所无水电阳光,生活环境恶劣。董志民的虐待行为,致小花梅人身健康遭受重大伤害。经鉴定,小花梅患有精神分裂症(衰退期),被评定为精神残疾二级。

翁启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