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七仙女袁媛携黄梅戏经典剧目赴香港演出

来源: 雷科技
2024-06-05 16:39:42

  中新网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3日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获悉,当日,安徽省黄梅 戏剧院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媛,应邀参加第二届香港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

  “这次香港之行,我演绎了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的选段。我在演出中不仅传承了老一辈的表演技巧,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袁媛在前往香港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目以完整的戏剧结构、紧凑的情节和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唱词,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美好期望。

  据介绍,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便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黄梅热”。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吴亚玲的弟子,袁媛一直致力于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袁媛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开始接触黄梅戏,13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

  多年来,袁媛不仅在传承黄梅戏经典剧目中表现出色,更在创新方面大胆尝试。她主演的《天仙配》《宣言》等大型剧目,获得观众和业内专家好评。在《天仙配》中,她不仅把握了七仙女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更在演唱和念白上独具匠心。因此,袁媛有第四代七仙女、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的美誉。

  同时,袁媛专注于戏曲人物的心理研究,并结合自身演出实践,积极开展黄梅戏相关学术性研究,撰写《大型黄梅戏清唱剧<红梅赞>杂感》《演出黄梅戏“唐诗宋词”的感想》《七仙女人物塑造浅析》等文章,并发表了《浅谈黄梅戏艺术未来发展之努力方向》《从新剧<唐诗宋词>看黄梅戏的探索之路》《黄梅戏接轨现代元素,展望未来》《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等学术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袁媛还曾赴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将是我一生的追求。”袁媛坦言。(完)

  老挝《万象时报》援引老挝新闻、文化和旅游部旅游管理司司长达拉妮·冯玛翁萨(Darany Phommavongsa)的话称:“我们正在与旅行社、酒店和其他旅游相关企业合作,改善设施和服务,为中国旅行团的归来做好准备。” 旅游专家预测,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游客将前往东盟国家,其中许多人将乘坐中老铁路,这条铁路连接云南省昆明市和老挝首都万象市。

  在用铁皮和石棉瓦搭起来的简易棚里,摆个玻璃柜,配上煤气灶和钢丝床,郎家庆就开始做起了买卖。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新征程当有新作为,开局之年尤需开局之势。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本报记者 毕梦瀛

  此外,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坚持“双向服务”“双向发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收获新成果。围绕数字经济重大战略,创新推动全国首个数据流量园落地山西。2022年,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在中国互联网大会获评“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色案例。在此基础上,乘势而上,推进打造“一谷多园”,形成遍布全省6个市、“1+5+N”园区布局的数据流量谷。按照“轻轻联动、前轻后重、数实融合”的思路,对接北京、上海及长三角智能制造数字企业,以打造“智造园区”“综合能源岛”等项目为重点,推动数字智造企业和项目落地,助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生态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9日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截至2022年底,明确整改任务2164项,已完成1275项,完成率近60%,其余整改任务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刘依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