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A股公司,董事长突然辞职,此前被连续立案!

来源: 安徽网
2024-05-30 23:12:47

  陈翔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召集人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陈翔上述职务原定任期至公司第三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公告还显示,截至本公告日,陈翔不直接持有ST永悦任何股份,同时,陈翔持有公司控股股东江苏华英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77.75%的股份,江苏华英持有ST永悦17.23%的股份。

  ST永悦此前曾因跨界无人机行业被市场熟知,2023年8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盐城永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畅达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总金额3亿元的销售合同。很快,该合同以“平舆县要花3亿元买5000台无人机”为主题冲上热搜。随后,平舆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又向媒体公告表示,签订的“3亿元采购无人机合同”无法履行,平舆县财政或国资系统均无大额预算,交通系统更无此支付能力,采购协议存在不规范或违规行为。

  根据后续公告,该合同也于2023年9月14日解除。几天后,公司及实控人陈翔因未及时披露上述销售合同以外涉及终止条款的补充合同,而被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在此次风波之前,公司其实已经涉足无人机行业。根据公告,2022年8月1日公司与江苏中传华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签订1.14亿元的《采购合同》。不过,2024年3月,公司公告称,公司无人机合同履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且没有在手订单。上述1.14亿元的《采购合同》,江苏中传华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在2022年8月17日和2022年12月27日支付500万元的定金和500万元的货款后未继续按照合同相关约定履行,履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

  无人机“虚晃一枪”,公司股价却“起飞”。2024年3月12日至3月21日,公司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公司则公告表示公司2023年预计亏损,目前股价上涨存在非理性炒作。2024年4月1日晚间,公司又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翔当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陈翔立案。

  4月29日,陈翔再次被立案。当日早间,公司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 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因涉嫌重大合同误导性陈述、未及时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等违法事实,ST永悦及董事长,总经理,时任董秘、财务总监收到证监会合计2520万元巨额罚单。同时,证监会拟对实控人、董事长陈翔采取5年的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同日公司公告称,ST永悦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翔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在此背景下,4月29日,ST永悦“一字跌停”。同时,公司年报被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股票在2024年4月30日停牌1天之后,5月6日戴帽复盘,公司股价持续跌停。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无人机业务并已连续亏损,2022年亏损3910.6万元,2023年亏损7008.72万元,2024年一季度亏损1218.21万元。公司还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对于公司的无人机业务,上交所要求公司列示无人机业务前五名供应商、交易金额、对应往来款余额;本期已确认收入的无人机销售对象、销售价格、销售数量、收入确认依据,并结合公司无人机业务的行业准入资质(如有)、人员、资产、专利、核心竞争力等进一步说明公司无人机业务是否属于融资性贸易或空转贸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责任编辑:杨红卜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王毅在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表示,各方都期待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同总结成就、擘画蓝图,让这条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更加繁荣、惠及人类的“幸福路”更加宽广。

  “这次北京市的疫情确确实实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我们对病毒的认识还没有那么充分。”荣义辉说,2022年12月19日,他在自己的科普直播中开始提醒观众,“这个东西需要警惕”。

  这让医院多少有些措手不及。面对大量的老年病人,包括老年重症病人涌入医院,医院起初表现得有些慌张,没有床位,好多重病人收不进来,感染后刚刚返岗的医护身体还吃不消。医院一直想方设法抽调人手,混编队伍,协调科室,增加床位。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认为,随着旅游供给侧的恢复,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通胀水平的控制,出境游整体机酒价格有望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因供给侧设施、人力的恢复仍存在短期约束,因此价格的回落依然需要一些时间。

  记者在急诊科看到,一位医生拎着氧气瓶,对患者和家属快速地交代病情后,转身又往发热门诊跑,记者跟到诊室后发现了原因,这里有等待就诊的患者。

  “对于像印度这样每年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的国家来说,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刘宗义进一步指出,印度的潜在人口红利是有时间窗口限制的。印度专家警告,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终结。

陈怡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