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14 09:44:32

  中新网北京6月13日电 题:不一样的太原:“山河之变”开锦绣

  中新网记者 范丽芳

  李白说太原的早秋“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范仲淹说太原的晋祠泉“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如今,游客评价这里有“天然空调”,歌迷称赞这里是“演唱会之城”。跨越千年历史风云,“不一样的太原”希望被更多人看到。

  6月12日,由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等主办的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官员推介、专家解读、舞台演绎,让与会人员对太原充满期待。

  古老时尚的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是一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九边重镇、晋商之都,留下晋祠、天龙山石窟等艺术瑰宝,孕育白居易、王昌龄等诗人大家。目前,太原有地面文物古迹223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41个。

  推介会现场,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说,随着《满江红》的拍摄、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的落户,重量级演唱会和国际马拉松赛、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等知名赛事的举办,以及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和饮食文化,太原逐渐受到外界关注。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多次到访太原,他评价,太原的历史绚丽夺目、层次丰富、色彩斑斓。“在我心中,太原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宝库般的城市。”

  潜力无限的太原

  当旅游从单纯的经济功能向社会、文化功能延伸,如何让“宝库般的太原”被更多人看到?推介会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当代年轻人正在重拾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他们穿起汉服,弹起古筝,用起紫砂壶,太原具备这样的文化底蕴,“天龙山佛首的微笑宁静、祥和,希望太原让游客在享受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善意和 松弛。”

  在聚焦超级文化方面,正如南宋文化之于杭州,北宋文化之于开封,唐朝文化之于西安,盛世大唐从太原拉开序幕,李世民一生反复回忆少年时代在太原意气风发的岁月。葛磊说,如果打造一个白衣飘飘少年的李世民形象,唤起共情、吸引年轻人,人人都可以是“太原公子”。

  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太原有发展研学旅游取之不尽的资源。钱文忠说,在四合院文化火热的今天,太原旧式民居的建筑布局、风格和装饰引人注目;太原面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只奇葩,“全中国都很难找到像‘头脑’这样文化意味深厚、历史传承有序、故事精彩纷呈的一份早餐。”

  当旅游成为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文旅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建议,太原旅游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构建有意思、有意义的旅游模式。

  诚意满满的太原

  近年,太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优化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不断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招牌。

  为吸引更多人走进太原、宣传太原、投资太原,推介会现场,太原官方还送出三“大礼包”:为投资商设立13亿元专项资金,项目投资最高可奖励5000万元;对旅行社实行大宗旅游接待奖励政策,年度地接人数排名靠前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出台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措施,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

  近日,随着董宇辉到访山西,这里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焦点。6月下旬在太原举办的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将延续此次聚焦,展示太原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新装备、新场景。韦韬说,诚邀大家来一场文化之旅、研学之旅、发现之旅、康养之旅。(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5/99/3829332649099743459.jpg" alt="" />

  2022年是任子威第二次出战冬奥会,他参加五个项目,实现金色梦想。从2004年接触短道速滑项目,到2022年站在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这条布满荆棘的圆梦之路他走了18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随着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冰雪运动已深深融入百姓生活。相关产业研究报告预计,2022—2023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次将接近4亿,产值突破8000亿元。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冰雪“冷资源”已经成为推动各地高质量发展的“热经济”。

  中共二十大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国证监会党委在传达学习二十大精神的会议上表示,要坚持将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究竟“特”在何处?又应如何更好建设?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张跃文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济南市通过在外回引一批、择优留用一批、本土发掘一批、后备培养一批“四个一批”选配计划,让900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优秀人才以及1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和硕博士研究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设立村干部“1+N”薪酬激励机制,规范完善绩效奖、星级奖、晋位奖和集体经济收益增幅奖,健全养老保险、健康查体等关心、关爱政策,让干得好的人才有奔头、有劲头。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22年7月)

王欣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