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画一样: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汉字之美

来源: 中国汽车报
2024-05-29 08:39:26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电 题:像画一样:外国留学生眼中的汉字之美

  作者 曾玥

  4月19日是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近年来,海外“中文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人士开始学写汉字、学说汉语。从初学时期的“识文断字”,到形成“字字珠玑”的感受,再到领悟“字如其人”的意涵,多名外国留学生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讲述他们眼中“像画一样”的汉字之美。

  识文断字

  “开始学中文之前,我觉得汉字像一幅画一样。”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米沙回忆说,故乡与中国为邻,自己从小在耳濡目染下感知中华文化。2018年,步入大学的米沙选择了中国学专业,正式开启中文学习之路。

  从抽象的“画”,到具体的“笔画”,他笑称自己重新经历了儿童“牙牙学语”的过程。“学中文之后,慢慢适应新的语言结构,才开始意识到它里面包含的意思,以及背后的系统。”

  与米沙一样,埃及汉学家哈桑·拉杰卜抱着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在20世纪末来华求学。

  “当初学中文的时候,我通过系统学习基本结构和构造规律来认识汉字。”尽管拉杰卜坦言汉字难学,但通过学习横竖撇捺、偏旁部首和组词规律,“我逐渐领悟到汉字背后的智慧和美感”。

  拉杰卜认为,中文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载体。“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情感、美感和人生哲理的表达。”

  字字珠玑

  2014年,18岁的英国女孩艾佩雯只身来华旅行,在“不识一字”的情况下获得了中国人的热情帮助。此后,她相继来华工 作、进修、

  “学习中文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在艾佩雯看来,汉字背后的逻辑系统大有乾坤。

  过去10年的学习和感悟让艾佩雯喜欢上汉字“气”。于她而言,“气”远不止“生气”等常见联想,更能洞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其背后的精神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需要回顾以前学到的东西,凡事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看待今天的世界。”从“气”字出发,艾佩雯谈到东西方文化和世界观的分野。

  近年从事跨文化研究后,艾佩雯更加深感语言学习对于沟通对话的重要性。“通过沟通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她说,“学习中文会让你对中国的了解更深,我觉得是很重要、很值得做的一个努力”。

  字如其人

  姥爷书房里一本陈旧的《华俄字典》,成为俄罗斯留学生罗维卫的中文启蒙。

  2011年至今,罗维卫在华攻读本硕博。回首以往,他坦陈心境流转。“学了汉字这么多年,我已经没有办法以初始的那种眼光再来看待它。”他解释道,再看汉字,往往不见其形而见其义,“从外观的角度认识它是一回事,从里边去认识它是另一回事”。

  近年来,罗维卫通过临帖自学中国书法。在众多书法家中,他最喜欢米芾,因其字形“变化多端”,总能让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罗维卫在临帖时找到新意。

  当被问及书法的魅力何在,罗维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于它的过程”。

  “临帖的过程比写出来字的形状更重要。”他说,若写字者将目标定在“写得像”,则往往忽略运笔的过程和感觉。“所谓的神韵是在运笔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他认为,即便王羲之再写一遍《兰亭集序》,无论字形还是字体布局都不会再完全复刻。但人们一看便能认出是“书圣”之作的原因,在于其笔走龙蛇间的独特神韵。

  “所以要享受写字的过程。写得最好的字永远会是下一个。”罗维卫笑着说道。

  对于艾佩雯来说,学习书法“能让内心变得轻松平静”。而对于罗维卫来说,书法不止于汉字的运笔,更有汉字的全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完)

<strong>  祁连山下,守护牧场好生态(新春走基层)</strong>

  旅游业在缅甸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期,在曼德勒举办的缅中旅游促进会上,缅甸饭店和旅游部长特昂表示,中国是缅甸发展旅游业这一“无烟工业”最可靠的市场,缅甸期待中国游客重返。缅甸也将借助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平台向外界多做宣传。

<strong>合规案件范围进一步拓展</strong>

  生活中,他要以队长身份进房间查岗,也要向主帅汇总全队的问题,还要以朋友的身份勉励队友;比赛中,他会提醒部分队友“别紧张”,被动时大喊“失误了没事,再来”。

  2022年11月16日,随着一声清脆鸣笛,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亮起车头大灯,缓缓驶出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这列综合检测车对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至4号梁场间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这标志着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城市更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在统筹上下功夫,这是推动城市更新的关键。”民革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岩表示,北京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如何找到超大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城市更新的新路径,是值得各方面关注的一个问题。

陈淑枝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